6月11日下午3点,艺术学院学习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主题教研室活动在305会议室举行。环境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和绘画四个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活动。
会议认真学习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共同观看了吴岩司长接受新华网专访,对纲要精神的解读视频。主管本科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杨华轲结合学校、学院的工作实际情况做了总结,她指出,要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重要性,要充分把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关系,做到两者“并驾齐驱”,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要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全员覆盖,全程覆盖,不同课程要结合教学内容、学习特点充分设计,认真组织,讲好有温度、有情感、有干货、有力量的每一节课。艺术教育要始终贯穿理想教育、信仰教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把艺术创作与时代紧密结合,与人民紧密结合,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会议同时学习了学校文件《基于OBE的专业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的指导意见》,并对本学期的网上教学和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总结反思。
与会教研室老师们共同进行了文件学习,分别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等各个方面进行讨论,发表了意见。
环境设计系:
郝丽君老师说:“环境设计教学在多角度进行学生德智的引导。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样重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客户负责、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充满善意的设计师。环境设计教育应该承担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责任,使得学生对民族文化深入了解,才能设计出具有深刻内涵的作品,而好的作品能够为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樊丽老师说:“环境设计专业而言课程思政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1、专业教育课程: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专业理论课上,从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2、实践类课程: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3、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在环境设计中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总之,我会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课程的一部分长久贯穿于课程建设之中。”
周科老师说:“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既要树立科学的思维,也要树立创新的思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明确要求,对于课程思政而言,其首先所展现的就是一种科学思维,它强调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事物,不能陷入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泥沼,将理论导向神秘主义。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潮观念激烈交锋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顶住压力、抵住侵蚀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书育人,为学生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言论对学生的危害。其次,课程思政所展现的是一种创新思维,它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未曾关注到的。而且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过程中,也更需要创新思维,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
李杰老师说:“在提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高校专业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应该与思政课教师发挥联动作用,形成合力,促进专业课教育和教育的育人功能的发挥。”
辛明浩老师说:“不忘初心、努力做好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本职工作。进一步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化和创新,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八项教育,以抗击疫情斗争实践为鲜活的教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当今快餐式文化、娱乐化倾向的背景下,注重端正、培养学生高尚的设计品格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多去展示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就和巨变,同时介绍伟大成就的来之不易。开阔学生视野,分享我国在人居环境改善、水环境治理、国土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卓越实践,增强学生做好祖国建设接班人的理想信念;在设计实践教学中多去讲授我国在美丽中国梦、乡村振兴、公园城市建设、社区营造等方面的生动案例,增加课堂讨论,点燃学生的专业热情和激情,树立高尚的设计价值观和人生观。”
郭一琳老师说:“通过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学习,深刻的理解到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不仅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并且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作为本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师中的一员,要主动变革传统课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课堂上在展现本专业的特色优势的同时,也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创作’育人、以‘设计’化人,用作品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努力的克服“重专业,轻文化‘的状态,积极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审美,增强专业文化自信。”
陈晶老师说:“2020年6月11日下午,学院组织各位老师集中学习吴岩关于课程思政化的讲话及文件。通过学习,作为高校教师,我要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我的教育工作中,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并根据课程性质制定纲要。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出好我的一份力。”
视觉传达设计系:
葛轩辕老师说:“学习了文件后,我感觉高校艺术类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建设、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作业论文等环节。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修养。”
刘延琪老师说:“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能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面目出现,否则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抗,就会成为另一种“思政课程”。所以,设计类课程思政一定要结合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特点,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合于课程教育内容之中,起到无形地育人作用。同时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课堂责任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学会举一反三,做到知行合一,在形式、内容、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要做到价值引领。”
刘亚平老师说:“在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文件后,作为专业课基层教师,我认为高校设计类课程思政有必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课程当中育人作用,重新再课程当中添加立德树人的知识点,合理贯穿到知识点离去,使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梳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课堂成为渠道之一。将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互统一。挖掘教育方式中的课程思政体系是未来课程的创新要求。”
魏东老师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回答,学院关于课程思政化专题会议充分传达了习主席关于课程思政化的指导思想,习主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高校在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搭建平台的同时,也要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创造条件。”
张启老师说:“通过本学院6月11日对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学习,本人深刻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专业教学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时代人才的必要性。教师队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承担着将显性的专业知识教育和隐性的社会价值观教育相统一,构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的重担。因此,我们在专业教育课程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流课程、一流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
方芳老师说:“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近日,我院组织学习了有关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会议。 会议上杨院长组织大家学习该会议精神,通过学习深刻认识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并希望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对于探索大学生课程思政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今天的学习,更加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通过丰富课程内涵、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形成人才培育的新格局新机制。”
隋东亮老师说:“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近日,我院组织学习了有关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会议。 会议上杨院长组织大家学习该会议精神,并号召大家会后也好好学习、深刻领悟这一精神。这不仅有利于个人思想认识的提高,也有利于培养有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通过丰富课程内涵、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王美双老师说:“学习了课程思政的文件精神以后,我认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的结合,不离专业讲思政、渗透思政讲专业,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刘军君老师说:“学院关于课程思政化专题会议充分传达了习主席关于课程思政化的指导思想,习主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高校在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搭建平台的同时,也要为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创造条件。我们建立完善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教育引导专业课教师围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也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牢固树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教学理念;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理论学习、党性教育、社会调研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能力;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共建团队,形成课程思政专门化结对制度和常态化运行机制,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做专业课共建人,指导和帮助专业课教师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日常开展思政讲堂、交流研讨、主题实践等活动。”
李冯畅老师说:“2020年6月11日下午14时45分,我院就课程加入思政环节和线上课程的探究与改进展开了学习。对于每门课程都加入思政环节这件事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我们出发的点,也是我们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三全育人”的体制机制建好,具体实施就是要把“课程思政”“专业自思政”的方法、途径、载体使用好。这是今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的方向,我们的学习动力和环境应当在一个正确的思想领导下进行,在培养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观,为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
盖哲老师说:“课程思想政治对教师的课堂应对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 我们应当深入思考课程内容,挖掘可延伸扩展内容,秉持爱国家,爱党的思想,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帮助学生建立欣赏美的能力的同时,要引导同学发现祖国的美。同时我们可以用艺术表现来展现祖国之美,通过艺术来表达爱国之情。结合以上思政理念,可对学生展开更多的丰富内容,丰富课堂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王俊俊老师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回答,更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实现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相协调、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学生前途与国家发展相一致、知识讲授和思想引领相统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身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
公共艺术系:
马刚老师说:“学习吴岩司长关于高校教育应加强思政建设重要讲话,充分认识到课程教学与思政的建设的重要性,两者是同向同行互为发展。教育必须坚持立德和树人,必须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要融为一体。在本学期两门课程中,已逐步落实课程教学与思政教学的结合工作,结课作业《支援武汉》和《奥运之光》为主题,引导学生在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强学生“三观”教育,鼓励学生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画笔歌颂和赞美劳动人民。”
曾颖老师说:“通过学习吴岩司长关于课程司政化的系列讲话,充分认识到:新时代高等教育培养新一代人才必须有新办法、有效方法,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才可能实现统一性与同一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核心内涵均为育人,但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和建设推进,是对育人的再深化。《纲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使育人内容更加丰富全面。《纲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管用一招,具有‘四新一大’五个特点,即新认识、新理念、新抓手、新要求、大动作。吴岩强调,思政教育最终目标是信仰培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从长期实践来看,二者必须同向同行、双管齐下,才能入耳、入脑、入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主力军”。高校需要注重整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使“四统一”理念深深融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熊晓东老师说:“今天下午,艺术与设计学院集体学习吴岩司长关于课程思政化的讲话,是新形势下根据大数据得出的科学论断和重要举措。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我充分认识到专业教学与思政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一致的,两者是同向同行的。根本目的都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在今后的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必须坚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融会贯通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注重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连文莉老师说:“听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对课程思政的分析与讲解,对于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的理解更深刻了。课程思政是所有高校教师不断研究与增长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推进,让每一位教师承担好育人责任,让每一门课程发挥好育人作用,将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结合,让“干巴巴的说教”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恰如其分地将课程思政转变成了有温度的教学,直入我心。在具体的实施中,要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推进。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既形成“惊涛拍岸”的声势,也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作为教师,要针对所教授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强化分类指导。坚持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相统一,及时总结经验、坚持学习。”
李磊磊老师说:“通过学习吴岩司长关于课程思政化的讲话,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一致的,两者是同向同行的。必须坚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手抓、抓两手,不离专业讲思政、渗透思政讲专业,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长期实践来看,这二者无论哪一个,都不能单独完全解决问题,必须同向同行,双管齐下,两手都要硬才能“入耳、入脑、入心。就像中医解决病症问题要综合施治,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就像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良药,联合使用效果最佳。”
李世开老师说:“通过学习吴岩司长高屋建瓴的文章,震撼内心、醍醐灌顶、深受启发,原来思想政治教育应贯彻到每一门课的教学中去!思政如何落实艺术教育实践,要找到办法。如何在启发学生创造力、美学思考的同时,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思考的问题,也应作为长期的、坚定的、教研室教研讨论重点。针对具体教学问题,请学院各领导、教授、专家,尽快上一门示范课,以便各门任课教师参考学习。也请各领导、教授、专家,尽快拟定各门课程思政教学要点,以便教师进行备课。”
绘画系:
金玉甫老师说:“思政课是高校在教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课程,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政课是加强青年学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重学科研究能力;是培养高校人才个人的发展与提升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老师不仅传授专业课程,更要将思政的理念与之专业相融合,从而使学生的思政和学术自信得到加强。其次,思政课对当代青年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正效应逐步显现出来。这是所有教师的职责。教书和育人,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离的教育过程。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石二军老师说:“通过学习吴岩关于课程思政的讲话及纲要,了解了课程思政的现状与现实意义,课程思政话是高校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提炼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润物心无声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更老师说:“教书育人是所有老师的天职,育人又不是思政课的专利,育人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通过教书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对社会和国家有益的高品质人才。“因此,必须坚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手抓、抓两手’,不离专业讲思政、渗透思政讲专业,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才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专业课就是最大的思政教育阵地,《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的结合,这个结合要有一个勘探、发掘、冶炼、加工的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王令娟老师说:“通过此次学习,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体会出我们在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下一步,要在一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强化专业氛围内在价值、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增强校园专业文化氛围;二是加强育人意识培养,深化教师学习认识,营造理论学习正向引导氛围,自觉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邢程老师说:“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教师要具备让学生敬重的学问与品行,要以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耳濡目染。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中,价值比能力和知识更加重要;价值塑造是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将价值塑造的成分有机地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之中;要充分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切实达到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