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Door
05/ Feb.
2018-02

切实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高校党委要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注重实效,精准发力,切实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科学化水平。

 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实现“两个巩固”,需要多方联动,打“组合拳”,但关键在教师。只有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教育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要着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头脑,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加强青年教师尤其是留学归来教师对世情国情党情的了解;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确保教师政治忠诚。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使思政课教师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和归属感;强化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意识,提高专业技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准讲透讲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自信,使教师真懂真信真教,学生真学真信真用,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使命,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示范引导,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做人做事的教育,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严明课堂纪律。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学基本要求,制定完善课堂教学管理、教学考核、教材使用、教学督导等制度;强化课堂管理,加强课堂巡视、课堂监督和学生评教工作,坚守课堂教学的政治、道德底线;严格执行课堂教学政治纪律,使广大教师客观准确地讲授中国语言,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制定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办法,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奖惩的首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引导广大教师敦品励行、率先垂范,使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成为风气。

 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作为引领社会价值的时代先锋,高校理应走在核心价值观建设前列。

  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理论研究。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首先要抓好顶层设计,高起点谋划。同时,高校应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人才资源,组织多学科、跨领域的协同研究,着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高地,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注重宣传引导,强化文化熏陶。要广泛运用各类宣传阵地、载体和手段,开展高密度、广覆盖、多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宣传活动,营造学习宣传的浓郁氛围;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师风建设、作风建设、大学生素质教育等结合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中听得见、传得开、立得稳;加强大学文化建设,通过学术讲堂、社团活动、艺术展演等,实现大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发挥大学文化的熏陶作用。

  注重实践养成,强化典型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优化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开发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引导师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要加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力度,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要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新媒体时代,网络已成为第一舆论场和舆论斗争的主战场。高校党委要举旗亮剑、敢抓敢管,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搭好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以学校官方网站、微博、微信为龙头,以各部门、各院系、各班的新媒体为基础,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校园网络格局;打造一批贴近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网络名站名栏,开办图文影音并茂的主题网站和特色网站,推进辅导员、教师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设;搭建吸引师生广泛参与的网络互动平台,建立新媒体平台联动机制。

  建好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水平高、熟悉和善用新媒体的网络建设管理队伍、网络宣传员队伍、网络评论员队伍和网络舆情研究队伍,分领域、分层次打造勇于发声、弘扬主旋律的强大校园“网军”,党员干部要努力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建立优秀网络作品在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培育、延揽一批传播主流价值、“粉丝”多、影响大的“网络名人”;加强各级各类网络工作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丰富宣传内容。加快融媒体建设,大力推进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等各类宣传力量向网络汇集融合,充分发挥校园各级各类新媒体的作用,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建设网络精神家园为旨归,开发师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多媒体产品,创作更多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网络文化作品,丰富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建设教育阳光服务平台以及在线心理咨询、勤工俭学、就业创业信息网页等,不断完善网络服务功能。

  加强监管。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规范网络信息审核发布制度,筑牢“防火墙”,杜绝不健康内容在校园网络传播;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舆论监管格局,健全网络舆情预警、研判、引导、处置机制,深入开展网络舆论斗争;改善网络舆论生态,净化网络舆论空间。

 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改革创新是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动力。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必须不断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话语创新。

  推进理念创新。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时代要求、不利于工作发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树立融媒体的理念,优化内容生产能力,增强内容传播力;树立最大公约数理念,从师生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求同存异,实现聚合;树立软性渗透理念,多春风化雨,少生硬说教。

  推进手段创新。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例如,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回应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合理批判相结合等。最根本的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推进话语创新。话语质量决定话语权的分量,更决定意识形态工作的力量。要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主流话语体系;注重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创造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话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区分话语场域、对象,针对受众疑惑所在、利益所求、情感所需,更多地运用体现人文关怀的情理交融式话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