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建设规划

发表时间:2015年09月10日

一、专业现状分析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再拘泥于单一、传统的外语院校、综合大学外语专业或者师范院校的培养模式,许多传统的理工院校都纷纷开设了英语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有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点约600多个,其中1/3以上设置在理工院校。

1、国内同类院校发展状况分析

全国的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经过二十年的探讨和实践,普遍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模式,即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至少应该由三个模块组成,即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模块、通识教育模块和相关专业知识模块。而相关专业模块的具体内容则视各个院校的总体特色而定,如经贸、管理、法律、通讯、科技等等,不一而足。随着我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建设的不断发展壮大,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师资力量的不断提高,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的办学模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些英语学科力量更加强大、教学资源、教师资源都非常丰富的院校,其英语专业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接近外语类院校或者综合类大学的培养模式,比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语专业。这些院校无论其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及科研水平均已达到外语类院校以及综合大学英语专业的同等水平,它们不仅成功申报了英语专业的硕士点,有的甚至取得了博士点。另外一些学科力量、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处于中等水平的院校则仍然坚持自己多年来形成的三个模块的培养方案。

2、本专业现状分析

2000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是新的历史时期指导我国高等英语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该文件提出了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这一重要目标。根据这一文件精神,我校英语专业确定了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学科基础课、通识教育课和学科方向课,在学科方向课中不仅开设了英语专业传统的英语语言学和英美文学、英汉翻译等课程,同时为学生开设了贸易方向以及对外汉语方向课程。该课程设置的调整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大知识储备、增强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多年来我校英语专业办学情况分析,“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是既符合社会需求,也适应我校的办学定位。

二、专业建设定位和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定位:根扎外语、花开工商、扬长避短、市场为先

“根扎外语”指在发展中以外语为本,出发点和工作重心始终放在外语上;“花开工商”指在以外语为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我校工科优势资源,结合社会对工科、商务领域内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培养外语基本功扎实,懂工程、懂商务,务实、能干,能够胜任涉外工程、工程翻译、国际商务、商务谈判等领域的高端人才,成为我院区别于其他院校的鲜明特色优势

“扬长避短、市场为先”即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发挥我校工科突出的优势,结合我校水利水电等工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培养外语基本功扎实、具备水利水电等工科基础知识、可以胜任相关国际工程翻译和商务谈判的实用型外语专门人才。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向导,以学科建设为先导,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强化学科建设,提高办学层次,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目标

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继续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建设为突破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把英语专业建设成为一个发展规模相对稳定、管理更加规范、层次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及学科建设水平等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学科,力争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院校英语专业先进水平。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实际情况和外国语学院“根扎外语、花开工商”的办学理念,进一步调整与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升英语专业的培养质量,学生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过关率超过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接近或达到全省最高水平。在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凸显实践性和实用性,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2、课程建设目标

首先,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语专业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要加强国外优秀教材的引进和使用,大力提升英语教学的质量。其次,要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在鼓励教师申请教学改革课题同时,努力争取校级、省级精品课程的立项。要以精品课程的建设来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将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化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文化素养的过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培养、引进和外聘三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策略,逐步优化师资结构。在加强对青年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培训的同时,鼓励现有专业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在国内外进修;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提高教学梯队中的博士化比例;外聘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聘请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担任专业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师资队伍结构的多元化有利于教师知识结构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的同步提高。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在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一支校内与校外结合、科研与教学并重、富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称、高学历、高能力的教师团队。

4、教学资源建设目标

加大对图书资料室的建设,争取使其成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重要的外语资料中心。继续加大对语言实验室的建设,完成网上教学平台建设和学生外语自主学习网络平台建设,及时更新、充实课程资源与信息,包括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堂教学示范以及网络课程等,丰富课程内容。为加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训练,顺利实现英语专业实行导师制、英语语音和口语达标制,以及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创设、营造浓厚的外语学习环境。同时,争取使我院的语言实验室成为学校教学示范性试验中心。加强学科建设的力度和步伐,争取成为我院硕士点之一。

5、实践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目标

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学 生到工地、企业、农村、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实践实习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机制。

把握全国尤其是我省就业状况和趋势,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建立毕业生就业调查及反馈系统,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率。

6、教学管理建设目标

建立一整套教学管理的措施和要求,严格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对英语专业教师的备课、教案、授课计划、授课过程和课后辅导答疑进行监管,完善校级督导和院二级督导相结合的体制以及学生评教制度,规范考查和考试等考核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专业建设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英语专业拥有一支学历结构日趋合理、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的师资队伍。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使英语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逐渐实现合理化。建设水利工程特色英语专业需要引进高学历、高水平教师2名左右,弥补在专业科研等方面的研究力量不足;2名教师完成水利工程方向课的跨学科培训,成为英语+专业的双语教师,完成专业方向课的教学任务;吸引其他专业5—8名教师参与英语+专业的相关研究,共同建设特色专业。每个专业教师都要形成与自己所教课程密切相关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领域。

建立老教师全程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制度。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教师采取一对一课程教学全程帮助制度,从备课、讲授、考核等环节全程指导。形成教学团队,每个方向组学期内定期集体备课、集体阅卷,每位教师做到能够承担其他部分教师的课程讲授。 建立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涉外水利工程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每位教师每年实践(包括调研、科研、社会服务)不少于1个月,聘请相关产业和领域兼职授课人员1-3名,每年举办讲座2次;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2、本科教育建设

在遵循本科教学规律和英语专业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组织教师深入到涉外水利工程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外服务单位和兄弟院校调研,获取高等水利工程院校本专业近几年的学生就业去向,研究水利工程对英语专业本科人才的岗位需求状况、需求趋势,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本专业人才就业岗位群的准确定位,根据定位确定理论课程等改革方案。其重点是涉外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跨国公司业务及管理等方面实际岗位工作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

形成具有水利工程特色的英语专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方案、研究报告、培养方案详细说明或规范说明、课程体系及其主干课程大纲等。

1) 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

按照人才岗位需求,以满足岗位工作要求和具备良好发展潜力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原则,科学设置理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除了专业基础课外,专业方向课要充分反映涉外水利工程管理学科的新发展、新要求,减少陈旧内容,调整、规范课程内容。建成2-3门院级精品课程或水利工程英语特色课程,其中一门课程争取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2)教学内容

所有的专业课程以及主要专业基础课都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增加信息量,增加实践案例、国内外水利工程发展、改革实践探索、热点问题等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交际性、时效性。

专业课程要探索讨论式、研究式和交际式教学。首先集中2/3左右课程教学规定时间将课程内容讲授结束,并布置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热点问题让学生分成3-5人的不同课题组,在其余1/3左右的时间集中进行讨论、交流和真实情景表演;对于应用性较强的技能型课程,则采取综合训练或实训的方式锻炼。

课程内容上,除了教材的内容外,任课教师根据情况增加一些涉外水利工程类的篇章信息,以逐步突出水利英语的专业特色。

3)考试内容

进一步改革考核方式,大幅度减少考核学生记忆能力的试题所占比重,在专业方向技能课上口译、高级视听说、翻译等专业技能课程中增加调查报告、讨论、案例与现象分析、外贸函电撰写、课程论文(作业)、未来发展规划设计等方面在成绩中所占的比重。

3、教材建设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特色专业的建设要求,加强教材建设。一方面积极选用、参与编著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材;另一方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水利工程综合英语教程、水利工程英语听力教程、水利工程英语阅读教程等特色教材。

4、教学管理建设

1)教师管理

强化教研室教学研究制度,定期讨论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成教学团队。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其管理制度规范。包括研究报告、实践体系、管理制度、操作规范、考核制度。形成教师经常性参与社会实践、交流的机制与制度规范。

2)学生管理

从学习、日常生活、思想、心理等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严抓出勤率,三次无故不上课的学生禁止参加期末考试;任课教师对于已学内容及时检查,保证课堂学习效果;要求学 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2)要求学生按时作息,不沉迷网络,不抽烟、酗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重视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宽容、大度、博爱的思想情操;对于心理异常的学生及时开导,用关心、爱护感化学生。

(4)严抓考风建设,避免考试抄袭。

5、实验条件建设

外国语学院语言实验中心共有22套高性能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总面积2500㎡,座位1500个,可以满足学生语言学习和实践的需要;还设有英语资料室,目前资料室虽然已具相当规模,共有图书、期刊、报纸、光盘、磁带1151册(盒、张),但还缺乏大量涉外水利工程的资料。希望在学校的支持下,建设英语专业综合资料室,教师备课室、涉外水利工程信息咨询和翻译中心,能够满足现代水利工程管理、投资项目管理、政策分析与咨询、跨国贸易等实践需要,实现正常运行,并对外开放。

6、实践教学平台与体系建设

要根据培养要求,建设以外事办、合资企业、对外服务机构、水利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以学生自主实习与集中实习、教师科研社会服务带动实习相结合,以社团活动为纽带,以课程实验实训、专业调查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课程综合实习、参与教师科研社会服务活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多元化、多层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毕业生能够实现大学学习与实际岗位就业要求的零距离;建立学生到工厂、企业、农村、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要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7、科研建设

建立涉外水利工程翻译咨询中心,一方面开展水利工程英语理论与技能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依托该中心积极承担有关课题、翻译和咨询服务项目。争取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局级项目2-4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以上。

与涉外水利工程单位建立产学研结合体,重点选择部分外事办、对外旅行社、水利产业化龙头企业、水利工程行政管理单位等,进行长期的跟踪调研和咨询服务;要与涉外水利工程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涉外水利工程翻译服务中去。承担完成翻译项目5-10项。

五、进度安排

1、2014/10-2015/01

英语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开题、研讨及分工。成立项目领导小组,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员、共建单位明确意义和责任。

2、2015/01-2015/06

完成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计划和学生评价体系的研制。基于开放多样、高标准、高质量的目标取向,参照国内外有关教师质量评价的研究制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进一步加强英语专业知识、素质、技能与能力训练课程模块、教师教育基本知识、素质、技能与能力训练课程模块、教师教育英语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与能力训练的课程模块的和谐建设。同时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训练平台的建设。

3、2015/07-2015/12

创新小班化教学实践体制,构建现代英语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克服传统微格教学系统存在的弊端,加强“英语教学技能网”系统的建设,提高微格技能训练和实训的实践效果。

4、2016/01-2016/06

完善教师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强化实践教学。

5、2016/07-2016/12

建成教师教育数字化标准示范实验室,建立集文本、光盘和网络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教师教育学习资源库。开展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培养善于反思的研究型实践者。

6、2017/01-2017/06

建设教师教育教材资源(编制高水平教材2-4部),建设2-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7门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课件,建设比较完整的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库。

7、2017/07-2017/09

探索教育实习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包括信息发布、规章制度、资料库及超链接、微博交流、学生个人电子档案等),强化学生的实习环节,建设好已有的实习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效益。

8、2017/10-2017/12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成果总结、自我评价、宣传推广,项目结题(验收)。

上述各项任务分解到各分项责任人,项目成员之间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只是重点突出某个阶段标志性成果的完成时间段,后面项目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是从项目开始实施时就已经在同步进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