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团委!
首页 机构设置 岗位职责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团委文件 学院动态 社会实践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首页>>社会实践>> 正文
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简报第四期
2012年06月29日 作者: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第(4)期

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 06 月29


★ 记建筑学院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 建筑学院“‘寻韵古城’实践服务团”实践纪实

青春九十年报国勇争先

——建筑学院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2012年6月25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在九号教学楼下举办了“建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建筑学院分团委书记程霞及社会实践队员参加了此次出征仪式,建筑学院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出征仪式中,分团委书记程霞给大家做了社会实践相关事宜的具体安排,带领大家学习了社会实践的相关文件,并要求大家签署了社会实践责任书。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建筑学院共有四个团队,分别以“服务新农村”和“为党的十八大献礼”为主题展开。以刘书炎、杜媛媛为领队的两支团队结合专业特长,对郑州新型城镇化以及新型农村社区的形象设计进行探究,帮助古村落文化发展寻找市场。以孙涛、张恒恺为领队的两支团队以建筑学院写生实习为契机宣扬少数民族文化,汲取优秀的传统文化,领略专业独特魅力,切身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党的十八大献礼。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培养专业素养,增强专业技能;扩大自身创意空间,丰富大学生暑期生活;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切实把爱党爱国的热情转化为刻苦学习、创新创业、奉献社会的动力。
畅游五千文明华夏,寻韵古城,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预祝建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寻韵古城,魅力之行
——建筑学院“‘寻韵古城’实践服务团”实践纪实
探秘云南民族博物馆
2012年6月28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赴云南“寻韵古城,魅力之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15人抵达了本次实践的终点站——美丽的春城昆明。凉爽的气候很快驱走了体力的疲惫,稍加休整便开始了他们的民俗探访活动。
队员们重点参观了被誉为国内规模范围内最大的民俗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该馆在亚洲范围内享有一定的盛誉,馆藏4万余件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民族文物,以图片、实物展示及书面讲解的方式通过对民族服饰、纺织工艺、民间美术、民族文字古籍、及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展示了云南个民族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使队员们对云南当地包括白族、彝族、景颇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其中民族服饰织染类文物为国内现存博物馆中保存门类最齐全的。经过参观,队员们折服于一件件工艺精美的手工服饰,一件件琳琅满目的民俗饰品,一幅幅编制精美的手工纺织品,少数民族人民的勤劳善良,也同时感受到了他们精巧的构思以及娴熟的手艺。
白族扎染的布料纹饰华美又有创意,从缝制到脱浆再到上色,即便是现在也很难想象出仅凭一位女性是如何亲手染完这样一块一尺见方的布料。布料上的纹饰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对宗教的一种信仰与崇敬,难能可贵的是更多了一层劳动人民自己对于美的理解和认识。白族主要聚集在大理,苍山洱海环抱中的大理自由环境优越,被誉为“风花雪月”的白族少女服饰本就因这山清水秀闻名世界,扎染工艺更是令人折服。
下午五点,团队结束了对博物馆的参观,在回程的路上,同学们不断交流自己对于各民族文化的见解以及对视觉传达专业的帮助,纷纷感慨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对之后的“寻韵古城,魅力之行”中充满期待。
大理古城之行
2012年6月29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赴云南省昆明、大理、丽江(县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抵达昆明市后,经过半天左右的路程后,开始了大理古城之行。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从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全城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更有著名的洋人街贯穿其中。
大理古城的街道上,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争奇斗艳、傲雪开放,各种红花绿花伸出墙外,连成一条条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时不绝,弥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从苍山上流进城里,穿街绕巷,经过一家家门前,洗净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声不绝于耳,如弹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名不虚传。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年一度民族传统盛会“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
观看这些不同的民族风俗,就如同在欣赏一幅人类历史文化进化的图卷,它们在彰显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多姿风采的同时,也散发出当代文化的悠久历史气息,通过对这些的了解,不仅开阔了队员们的眼界,更是拓展了思维空间,丰富了创造力。
赴大理周城学习扎染文化
2012年06月29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寻韵古城,魅力之行”代表队动身前往离大理下关三十八公里处、滇藏公路旁的周城——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格局形成了周城白族村庄的特色。这里不仅因为蝴蝶泉而闻名,更重要的是因为当地有一项一直沿袭三百余年历史的扎染传统制作工艺。
扎染是我国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周城白族的扎染业是最为著名的,多采用民间图案,对传统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成为大理最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学院实践队有幸能够来到大理周城,一睹传统白族扎染的制作过程。队员跟着当地居民学习一天后,更深入的了解关于扎染的制作工序。大理扎染全靠手工制作,多采用板蓝根,艾蒿作为原材料,染时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冷染,或加温煮热染,浸染到一定程度后,取出晾干拆去缬结,便出现构图严谨,布局丰满,多为二方或四方连续纹的扎染布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扎染倾入了民间艺人的艺术匠心,具有不可重复性,无规则性的特点,有很强的神秘性。同时,扎染艺术能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带来一定帮助,为设计带来灵感。
大理扎染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已经成了一项蜚声世界的民间传统工艺,而且将文化、艺术和市场结合为一体,形成了颇为壮观的民族文化产业,让人叹为观止。



】【 打印】【 关闭
Copyright © 1998 - 2017 NCWU.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