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学研究>科研动态> 正文

科研动态

我校成功举办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学术交流会暨2021年工作会议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7-15

校长刘文锴致欢迎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华致辞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胡昊致辞


郑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作报告


会议现场(一)


会议现场(二)

(摄影:刘畅)

2021714日,由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主办,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学术交流会暨2021年工作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峡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近2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围绕“黄河国家战略与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开幕式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刘雪梅主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文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胡昊分别致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文锴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办学历史、办学精神和人才培养成绩。他指出,近年来,学校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新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新要求,围绕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水安全、水治理和水利行业强监管等,大力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水利人才,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关键问题研究,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和服务。刘文锴表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深情寄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随着中国水利事业进入新时代,水利行业也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青年科技人才来支撑和保障。华水很荣幸承办这次会议,并将以此为契机,把水利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华表示,当前,伟大祖国正步入新时代,水利也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水利部近期在部机关及直属单位集中开展“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即政治对标、思路对标、任务对标;编制“十四五”规划。水利部在六月举行的专项行动总结大会中,确定了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这一总体目标包含四个次级目标:提升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为新时期我国的水利科技能力创新指明了方向。青工委是全国水利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家园,青工委委员是优秀水利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代表。因此,更要以新时期国家水利工作目标为指引,大胆创新,严谨求实,努力把文章写在祖国的流域和江河上。

胡昊校长表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本、振兴之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提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重点是抓好科技创新主体。既要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又需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为水利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此次学术交流会的主要议题是黄河国家战略和我国水利高质量发展等相关热点问题,在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历史时刻,会议召开是新时期顺应国家科技战略发展的新要求,推进水利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的有力举措。

开幕式结束后,郑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以“堤坝等基础设施防渗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医院’共享平台建设进展”为题做了报告。王院士指出,我国基础工程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也面临严峻挑战,水引发的工程灾害问题尤其突出。目前,国内外多使用水反应材料来处理相关问题。但水反应材料在应急抢险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开发基于非水反应材料的防渗加固支护技术势在必行。非水反应高聚物材料具有环保、耐久、早强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已成功应用于堤坝及地下工程渗漏防治和道路及地下管道非开挖修复项目中,具有明显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基于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王复明院士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工程医院”共享平台的设想,以打通行业学科界限、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汇聚各类优质资源、探索协同共享机制为发展思路,为基础设施“疑难急险”病害诊治提供综合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以“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为题做了报告。邓院士首先介绍了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了西北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布局;接着介绍了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并指出,无论从西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生态环境保护与边疆长治久安的视角,跨越西北“水三线”资源环境瓶颈束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西北“水三线”是 西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线、 西北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特征分区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制导线和边疆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国家安全线。邓院士认为,可以依靠南水北调西线及西延工程等,突破“胡焕庸线”“阳关线”“奇策线”,实现西北“水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支撑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据悉,本次会议共设置5个环节,分别是特邀院士报告、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和专题讨论,其中特邀院士报告2个,特邀报告2个,主题报告10个。专题讨论围绕“西部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论证需要回答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促进我国水利科学技术创新和青年人才成长以及青年水利科技工作者的交流提供了平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