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
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团队简介

节水农业工程教师团队为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该团队依托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团队依托的农业工程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其前身是原水利部重点学科农田水利工程,也是为国务院首批授权硕士点学科。我校的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和区位优势,在河南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农田水利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节水农业工程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共有教师总共3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45岁以下教师共有26人,博士26人,硕士5人,已建设成为一支职称、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团队负责人李彦彬教授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农业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团队及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仵峰教授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雷宏军教授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葛建坤、汪顺生、刘新阳等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闫旖君为河南省教学标兵。



团队主要事迹

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按照“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的原则,一直以来坚持师德师风建设。积极组织团队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做到师德师风教育常抓不懈,成效显著。

教育教学。自被授予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以来,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前沿知识与实践创新知识深度融合、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农业工程人文精神与职业伦理道德深度融合,优化课程内容,更新知识体系。多年来,本团队中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一直为100%。近年来,该团队获批省级新工科和省级新农科教改项目各1项,团队成员主讲的《水泵与泵站A》等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设施农业工程》等2门课程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环境水利学》获批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水利工程经济学》获批河南省规划教材等。同时,团队成员撰写和发表16篇教改论文,出版23部教材和专著,获得37项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表彰。

研究创新。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注重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协调发展,形成了“科研引领教学,教学融合实践,匠心成就初心”的团队特色。该团队获批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和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研发任务。如李彦彬于2023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耦合水网工程和特大干旱孕育过程的渐进式动态供需水预测预警”,柴红敏于2016-2020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黄河水喷、微灌综合净化处理技术研究”,仵峰于2015-2019年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口径管道压力流量量测设备研发与应用”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团队近年来共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70余项科研项目,到账科研经费约1500万元。获得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14项、厅级22项,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9部,授权发明专利50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社会服务。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针对农业工程的重大技术需求,研发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向社会推广应用:(1)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干扰下,干旱灾害致灾机理及灾变规律呈现新特征,导致干旱预警及防灾减灾技术难度较大,本团队明确了主要旱作物干旱逆境下生理相应的水分阈值,建立了区域干旱动态预测模型,实现了基于实时动态修正的旱灾早期预警,相关成果获得2021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推广应用面积达890万亩,累计减灾效益达13.2亿元。(2)针对农业水资源短缺、灌溉水利用效率偏低的问题,研发了滴灌抗堵塞、宽垄沟灌等新技术及成套产品,成果在宁夏、内蒙等地的大田和经济作物灌溉中得到广泛应用。(3)针对我国灌区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团队开展了现代化灌区信息监测预警及示范研究,成果在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管理局等单位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输水渠道的监管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改善了项目区的农田水利及配套,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4)针对农田面源污染及其防治问题,团队研发了农田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预防管理与修复等技术,成果在河南、山东等地得到示范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此外,团队成员还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咨询活动,参编了《微灌工程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的编制,为“东北节水增粮行动”、“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等提供技术咨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