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促进支部共建共融,6月2日至4日,机关党委第十二党支部与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前往安阳开展为期三天的红旗渠精神主题教育研修活动。
学员们首先到达位于安阳林州的庙荒村研修。庙荒村坐落于太行山脚下、红旗渠畔,原本是个一穷二白的荒山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浇地难、用电难,在2011年被确立为省级贫困村。庙荒村党支部抓住脱贫攻坚机遇,充分利用一山一水的资源优势,开展特色民宿和农家乐,于2018年退出贫困序列,过去的破败山村旧貌换新颜,被授为文旅新村、最美乡村,成为红旗渠畔一颗耀眼的明珠。相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庙荒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必将行稳致远。
在红旗渠纪念馆,学员们走进那段艰苦难忘的岁月,感受当年林县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红旗渠建成前,林县人每年有将近1/3的时间抛洒在漫长而又崎岖的取水路上,一首民谣逼真地反映出旧林县(林州)的面貌:“旧林县,真可怜,光秃山坡干河滩,有雨冲的粮不收,没雨旱的籽不见。”
林州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的期盼放在心中首要位置,1959年林县县委作出修建红旗渠的决策,10万大军挺进太行山,打响了一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战役。十年艰辛,玉汝于成,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彻底解决了林州人民缺水难题,造福了林州后代无数子孙。
时至今日,这道太行山上的蓝色飘带仍在孜孜不倦地灌溉着这片土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像这涓涓不绝的渠水一般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不断创造出新的不凡业绩。
在青年洞旁,学员们近距离观看红旗渠最艰巨的地段,感受当年青年们所具有的热血。参加青年洞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他们不惧险阻才有了今日的青年洞。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时说的那样,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在安阳殷墟博物苑,学员们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总书记对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更加深刻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感受到了甲骨文的神奇力量,了解了殷墟的考古价值,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通过此次党支部共建研修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师生投入党建和思政的内生动力,有效促进了党员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拓宽了党员干部服务师生的渠道,有效地推动机关力量下沉;进一步加强了党支部间深度融合,增强了党支部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切实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