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关于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若干意见
华水党〔2013〕31号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精神,构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新格局,培养品行优秀、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勤奋务实,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把关注关心关爱学生落到实处,现就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育人模式
1.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发展为要”的育人理念,进一步探索完善“基础、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需要,建立健全“年度微调”人才培养方案、“4年一个周期”修订培养方案的体制机制。保证卓越工程师专业教育和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教育质量。进一步探索与国(境)外知名高校之间的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的合作模式。
2.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认真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贯彻落实学校《全日制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紧密结合水利电力行业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优先发展满足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的学科专业体系以及“招生、培养、就业协同联动”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连续2年初次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实施黄牌警示、调减招生计划、停止招生等措施。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优势特色专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实施5年一个周期的校内专业评估和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制度。积极申请全日制本科行业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
3.强化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做好国家、省、校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建设,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项目实施为重点,发挥建设项目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上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保证项目建设成果全面惠及学生。建立和完善优选优培及激励奖惩机制,加大调控监管力度,依据阶段性建设成果调整扶持力度,发掘各方面的积极性和潜力,实现内驱发展。
4.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和基于案例、项目教学。探索研究性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教”服务于学,“学”丰富于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善于表达与沟通、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材施教,推进并完善分类分层教学。
5.倡导寓研于教的育人方式。把教师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学业发展的贡献度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努力把研究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融合、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的融合、科研基地与教学基地的融合。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等逐步向学生开放。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让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构建寓研于教的育人新模式。
6.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学校《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坚持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学生学业全面发展全过程,构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改革与创新,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推进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组织编写一批优秀实验教材,建立实习指导和实验教学规程。加强实验室和实验实训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基础好、稳定性强、满足学生能力培养需要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促进学生尽早接受专业训练、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完善实验教学队伍的人才引进、岗位聘任、目标考核等管理机制,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实验教学队伍,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依托现有资源,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活动,继续加大对现有实践基地建设的力度,逐步实现每个本科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集中实践教学活动。制订实践教育考核评价办法,将实践教育工作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内容,纳入教学单位考核体系。
7.改革完善人才评价考核模式。学习和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人才评价模式和考核模式,建立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的评价。鼓励教师基于专业实际、课程目标、学生表现与差异、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表现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多维度的考核模式创新与改革。不断完善开卷式、综合式、答辩式、团队式等多元化考核模式,实现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深化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内容改革,拓宽成绩评定指标要素,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发展。
二、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建设,以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保障学生学业全面发展
8.加强教育教学资源条件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引进校外优质教学资源,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完善教学硬件基础设施,加大教学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建设力度和图书资料的购置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完好率不低于95%,加强教学条件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科学合理整合教学用房、实验用房、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基础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学生学业发展创造基本的保障条件。
9.提高公共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3+2”教学模式,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以强化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为宗旨,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强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养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共外语教育多元化,认真总结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经验,实施多维度、个性化教学,建设一批双语或英语授课课程。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推进数学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高等数学分类分级教学。推进大学计算机、大学语文和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扩大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整合师资、规范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方法,以案例教学、体验活动和行为训练等形式,指导学生个性成长发展,帮助学生成才就业。
10.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继续深化以学科专业教育、专业拓展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为内容的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探索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本科阶段与高中阶段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上的衔接,坚持综合培养、夯实基础与强化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知识、素质、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注重课程重组和整合,增设学科前沿性、综合性和研讨性的课程,构建以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加强与课程体系相对应的核心课程和骨干课程建设,扎实推进学科专业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培育和建设国家、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通过择优、新建和引进三个途径加强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等专业拓展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
11.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完善教材管理办法,规范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建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教材选用和教材评价机制,加大对教材选用质量的监控力度,实施教材编著、选用责任追究制,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鼓励教师编写一批体现我校教学理念、教学特色,在地方大学具有引领作用的精品核心教材。注重纸质教材、电子教材和网络化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建立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及时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教材。
12.加快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优质教学资源数字化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多样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成高水平数字图书馆、精品课程库、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考试题库、学生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等,加快开放公共教育教学资源。加强图书馆科学文献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基于网络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成满足教师辅助教学需要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能提供全方位教学和学习支持与服务的网上教学平台,提高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利用率,积极开发和使用网络课程,扩大学生选课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构建基于网络平台的各类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做好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应用的培训、教与学应用情况经验交流,推进网络辅助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胜任力
13.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对师德师风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重点培养、表彰奖励;对师德师风表现不良的教师,及时劝诫、督促整改;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按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引导教师把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为首要职责,视教育教学为第一要务,潜心教书育人,主动深入了解学生,主动研究学生学业发展规律,主动倾听学生学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诉求,教会学生规划人生,指导学生人生修为的养成,激发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自觉担当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重任,促进学生幸福健康发展。
14.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进一步强化教研室(系)、实验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师能力提升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完善教师培训和进修管理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开展教学培训、教学咨询、教学会诊、教学观摩等活动,不断创新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体系,帮助青年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实践关和科研关”。全面实施教师教育教学胜任力计划,扎实推进教学名师培育、教学团队建设、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和奖励力度,鼓励和培养一批专注于本科教学和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探索教师分类管理和业绩科学评价模式,尝试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政及企事业单位、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以及各类社会精英进学校、进课堂,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
15.坚持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讲授理论课程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副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每年开展一次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的专项检查。鼓励教授开设新生研讨课、科技实践创新课和全校素质类选修课。实施知名教授选聘助讲教师制度,试点并逐步推广专业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探索知名教授领衔、青年教师参与的“大班授课、小班指导”的课堂授课模式。
四、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服务人员责任意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6.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和学生管理与服务队伍建设。选拔和培养优秀教师进入各级教学管理与服务岗位,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一支综合素质优、服务意识强、管理效率高的教学管理服务队伍。落实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待遇,为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创造舒心的环境。加强教学管理与服务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开展与国内外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考察、交流和研修。
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与服务队伍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选聘方式,落实职称、待遇等相关政策规定,加强专业培训和工作经验交流,强化工作考核,完善考核模式。主管学生的院领导坚持学生形势政策教育,坚持每年至少面向学生开展1次励志报告、讲授不少于4学时的《形势政策》课程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高度关注并及时跟踪反馈学生思想动态、学业发展和身心健康状况。
机关、教辅部门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守“学生事情无小事”的基本原则,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17.落实班导师和辅导员工作责任。坚持辅导员深入学生公寓制度和班导师深入学生班级制度,切实做到“知事知情知心、关注关心关爱、引导指导辅导”,进一步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作用,充分发挥班导师在学业发展和能力提升中的指导作用,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贴心朋友,使班导师真正成为学生掌握真知提升能力的良师益友。
落实好《辅导员管理条例》和《班导师管理办法》,严格实施辅导员和班导师管理式的听课制度、学生学习状态家长通报制度和学生约谈制度。班导师坚持每学期至少1次面向学生开展学业发展讲座或励志报告,指导周期内至少指导1个面向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辅导员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励志教育,班导师要加强学生学业安全教育、专业教育,形成学生家长与学校、学院、辅导员、班导师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五、坚持以学生为本,全方位、全过程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
18.正确引导学生学业全面发展。学校各级职能部门、各学院要着力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明辨是非,学会思考问题,学会规划人生,学会生存生活,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备历史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政治立场坚定、求学目的明确、人生目标清晰。认真研究学生特点、把握教育节点,围绕“认识大学、认识专业、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的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和学业指导工作。
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相结合、严肃纪律与奖惩教育相结合、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考核评价方式,实行以学生学业发展和能力提升为主题的评价方式。学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加强学生美育教育,培养庄重、高雅的审美意识,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9.加强学生自我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学生行动是关键、是根本。学院成立学生学业发展指导中心,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的自我养成教育。以学校和学院发展为平台,以教师发展为依托,积极引导学生研究自身发展条件与意愿,综合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着力自我规划、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力求使学业全面发展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发扬华水精神,践行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不畏艰难、肯于吃苦、敢于担当、勇于探索、勤奋务实,基础厚实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行为规范。大力弘扬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优秀案例和优秀校友成功事例,在学生中形成崇尚先进,争创先进,争优创优的浓郁氛围。
20.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挑战杯”、“磐石杯”和“创新杯”等科技与学科竞赛活动为重点,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和科技竞赛计划,办好“华水大讲堂”、“新生加油站”和“微言大义”等系列讲座,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学生组织自发办好公益性的学业发展讲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在活动中受锻炼,在竞赛中练技能。每年支持40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竞赛和学科竞赛活动。
21.发挥学生干部队伍模范引领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学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组织上的保障作用,行为上的表率作用,学业上的标兵作用,把做人做事和考核成绩作为选拔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必要条件,对发展党员和主要学生干部实行行为思想品行差或课程与教学环节考核成绩不及格一票否决制。校团委加强对院分院团委、各级学生会,以及各级各类社团联合会和志愿者联合会等大学生自治组织的领导、工作指导、管理与考核,引导各级学生组织要围绕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主题,积极组织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大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使学生在活动中受锻炼、增才干、长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2.加强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教育。把就业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以就业创业课程为基础,以就业创业平台为支撑,以各类创业竞赛和活动为载体,构建就业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就业创业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建立学校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推动学生创业活动与企业需求形成良性互动,加快学生创业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23.推进学生名校学习交流和国际化交流。办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教育经验,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国内名校学习交流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国内名校和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学习的政策和机制,增加合作交流和联合培养数量,保证培养质量。设立学生境外学习优秀奖学金。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学院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赴国外或境外知名大学修学、访学。
六、确立学生发展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完善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
24.构建部门协同联动促教促学机制。学校始终坚持把学生学业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着力构建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协同联动促教促学的长效机制,坚持每年定期召开教务部门、学务部门和勤务部门学生学业发展专题会议,坚持教务、学务、勤务工作不定期与学生面对面,坚持辅导员、班导师与教学秘书不定期开展学生学业发展的专项交流,坚持教师学业发展状态评价制度,实施学生信息员和学生联络员制度,坚持学生参与学校、学院管理制度,多渠道多途径了解学生学业发展诉求,及时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协商解决制约学生学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建立学生学业发展的应急保障机制。
25.实行学生学业全面发展责任制。校党委书记、校长是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总体责任人,校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及所主管的职能部门,积极研究支撑和服务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各教学单位是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直接责任部门,学院党政负责同志是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直接责任人,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和教辅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学校实行主管学生和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总务后勤处)负责人联系学生班级制度,直接倾听学生发展诉求,掌握学生发展动态。
26.实行学生学业全面发展责任追究制。学校建立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监督检查机制,对落实不力、问题集中、学生全面学业发展出现责任事故的部门和学院进行问责,主管校领导对相关责任人实施约谈;对学生学业全面发展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人降级聘用,取消学生所在单位以及单位领导当年度年终考核评优资格。认真落实《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制订《学生管理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强化教师、班导师和辅导员责任意识、育人意识和服务意识。
27.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创新教学质量监控模式,加强网络监控,积极构建校院二级教学督导工作体系,实施学校重点监控与学院全面监控相结合,坚持学生学业状态评价制度、学业预警和警示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评考制度,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监督、落实各级各类人员听课制度、学生网上评教制度,建立校院二级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开展教学单位教学管理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学校宏观管理调控和经费投入挂钩。
28.增加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经费投入。学校持续增加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经费的投入,保证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学校事业性经费的增长。建立健全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的财务监管体系,强化学生学业发展经费专款专用,实行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经费管理责任制,保证经费全部用于学生学业发展,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加强对教学单位学生学业发展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根据学生发展动态要求和教学单位经费的使用状况,采用增减经费的方式,对教学单位学生学业发展经费使用进行宏观调控。进一步完善校友联络机制,吸收更多的校友、社会人士捐资设立学生学业专项奖学金。
29.完善学生学风建设机制。加强学生纪律管理和行为约束,严肃课堂纪律和学习纪律,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校规校纪,完善科学的学生管理体系,把学生学风建设与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结合起来,贯穿于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完善学生学业警示制度和延长学业修业期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做好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调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学业全面发展。学校建立健全以学生学业发展为导向的优良学风班和优良学风标兵班评选体系,以构建优良班风为重点,以宣传先进事迹为载体,彰显先进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形成班班学先进,班班树典型的良好环境。
30.建立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第三方评价体系。改革学生学业发展评价方式,开展由学校、家长与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活动,形成开放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建立校、院二级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并在学校网站显著位置发布,接受社会监督,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自觉性。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全校各部门、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育人为本作为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把联动促学作为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基本机制,把提高培养质量作为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衡量标准,以长远的眼光认识学生学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把促进学生学业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基础建设和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好,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