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规划

作者: 时间:2022-07-28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要求,学校决定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水利电力事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核心,强化水利电力专业群建设特色,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积极推进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建设目标

2019-2021年,建设8~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15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引领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育人能力显著增强,为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分年度目标如下:

2019年: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7个。

2020年: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5个。

2021年: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左右,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3个。

三、建设要求

(一)专业定位明确。服务面向清晰,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

(二)专业管理规范。切实落实本科专业国家标准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近三年未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改革成效突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理念先进,教学内容更新及时,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以新理念、新形态、新方法引领带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四)师资力量雄厚。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广泛开展,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水平高。

(五)培养质量一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毕业生行业认可度高、社会整体评价好。

四、建设内容

(一)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1.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载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切实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构建各部门协同机制,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各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2.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管理办法》,确保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上课率达到100%。严格过程考核,过程评价占比不低于40%,积极推进教考分离,健全能力和知识并重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提高学生学业挑战度,强化教师教学过程管理,坚决避免“水课”,着力打造“金课”。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坚持毕业设计(论文)盲审制度、全面启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加大实习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实践成果复制比检测制度,对实践环节形式、内容、难度进行严格监控,提高质量。

3.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每年认定10门左右校级本科教学示范课堂,引导广大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探索开展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科研教学相融合,着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建设教师团队化、教学多样化、考核过程化、资源信息化和前沿知识课堂化的新型课堂。加快课程信息化建设,完善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建设管理,调整工作量计算办法,进一步提高教师制作、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的积极性。到2022年,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达到100门左右,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力争达到25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力争达到2~3门;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达到50门左右,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力争达到15门左右,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力争达到4~5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增加艺术、绘画、音乐等公共选修课程数量,增设艺术大讲堂等第二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完善《素质拓展与学分认定办法》,拓展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的范围、形式和内容。

(二)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

1.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专业。作为工科为主的地方高校,要紧扣国家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深入实施新工科建设。升级改造我校传统工科专业,积极申报新工科专业,建设一批体现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的新课程,建设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培养符合产业转型、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工程人才。

2.推动工程教育认证与专业认证。以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成效,建设质量文化,持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到2022年,16~1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或专业认证。

3.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主动布局未来,优化专业布局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工作。依据专业吸引力、师资条件、培养质量和专业内涵等指标,每年进行专业综合排名,对综合排名落后的专业给予及时预警,对招生难、就业难、办学质量差的专业实行有序退出。加强新专业建设和评估,确保新专业建设质量。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持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

1.加强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强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形成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校内实验教学平台。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育基地。依托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搭建科教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高质量师生共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积极推动校际课程互选平台建设,实现学分校际互认,建立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开放育人机制。

2.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进一步明确“一总纲、两体系、四保障”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总纲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体系”两个体系,做好创新创业组织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四个方面的保障工作。发挥大赛引领推动作用,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引导计划,加快建设华水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形成师生共创的良好氛围,构建学校、创新载体与企业协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把学校建成河南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3.提升国际合作育人水平。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和“金砖国家网络大学”资源优势,加快乌拉尔学院建设进程,深入开展国际合作育人,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本科层次联合培养、学生交流和教师互访,实施国际学分互认,建设若干个国际合作育人基地,提高来校留学生数量和质量。分批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赴国外高水平机构开展中长期访学交流。加快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到2021年,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学、访学经历的教师人数达到200人左右。

(四)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设立本科教育教学“汪胡桢奖”,对教学业绩优秀的个人和教学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深入推动青年教师导师制、助课验收制度,严把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关。通过实施教学名师培育计划、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中青年教师博士化计划、青年骨干教师计划等,建设高层次教师队伍。实施中青年教师国外研修计划,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国际化进程。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到工程一线、企业、科研机构或政府相关部门参加实践锻炼,各学院每年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数量不得低于本单位40岁以下教师总人数的5%。

(五)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

秉持“从严治校,从严执教”方针,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将对质量的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自觉。依据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全面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建立健全自查自纠、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通过督导评教、学生评教、第三方评价、专项教学检查与评估等方式,实现对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有效监控,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改进,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完善课程教学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明确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和监督,加强教学效果考核,定期跟踪调查毕业生质量信息,实现课程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有效支撑。全面落实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和实际,构建专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推动学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有序开展。

(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入选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要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专业评估与认证,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学校对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加强监督和管理,通过定期检查,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对于建设质量不达标、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者没有按要求通过专业认证的专业,予以撤销。

(三)保障资金投入。统筹学校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一流本科专业的投入力度,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专业实行动态激励,适当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有序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热门标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 华北水利 华北 北水 水利水电 水利 利水 水电 电大 大学 实施 施一 一流本科专业 一流本科 一流 本科专业 本科 专业建设 专业 建设 双万计划 计划 规划

教育教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