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发布日期:2023-01-31

学科源于1981年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水利水电工程学科,2005年获得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授权,2011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权,为省一级重点学科,目前入选B类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点支撑学科、校优势特色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能源动力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现有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研究生实践基地、10个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

学科具有省一流本科专业、省特色专业、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科主要成员42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学科拥有双聘院士1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省高层次人才3人,省青年千人计划2名,省教学标兵2人、省优秀教师1名、校教学名师2人,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创新队伍。

学科方向

学科立足中原,从国家水利电力等行业发展需求出发,致力于电力系统、农业工程等领域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已形成图像识别与智能信息系统、先进控制理论与系统工程、现代检测与信息融合技术、现代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4个稳定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优势特色

(1)在线性周期时变系统鲁棒控制方面具有显著特色。针对线性周期时变系统,率先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案,提供了完全的设计自由度,构建了线性离散周期系统参数化设计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显著提高了闭环系统性能,降低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保守性。

(2)在谷物虫害智能识别方面具有明显特色。首次提出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双目计算机视觉的粮虫活虫检测方法,突破了计算机视觉检测系统无法判别活虫的瓶颈。提出基于显微CT的单籽粒小麦内部害虫早期检测新方法,实现了单籽粒小麦内部卵和低龄幼虫的自动准确无损检测,为粮虫的早期自动无损检测提供了全新、快速、有效的装备与技术。

(3)在新能源电站出力预测和优化调度方面具有特色。针对多维、多因素耦合多能互补系统,提出多源不确定性耦合特性计算模型和多源协同优化调度模型,突破新能源出力随机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难题,全面提升新能源并网容量和支撑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及生源情况

本学科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道德,掌握本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近年来每年培养研究生30多名,第一志愿报考率为258%,生源90%为双一流院校和硕士点授权院校学生。

国内外影响

学科在电力、农业等行业具有较强的优势,其中线性周期时变系统鲁棒控制、谷物虫害智能识别、新能源出力预测和调度等研究获得了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在国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力。

目前已培养了13届300多名研究生,8000多名本科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大型电力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大唐、华能、国投、华电、中广核、许继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涌现出以“国家劳动模范”张波涛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版权所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豫ICP备05002494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
电话:0371-65790043 | 邮编:45004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