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犸新闻:“时光不负有心人” 第十六、十七、十八座猛犸聚沙图书馆捐出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朱耒刚/文图 萌友 陈萌
38度的高温,250公里的行程,7月7日,第十八座猛犸聚沙图书馆落地周口鹿邑集乡实验小学,这也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一个猛犸•聚沙图书馆。

聚沙公益协会自2011年开始发起成立,那年,正是“小悦悦事件”触碰了人们的心理底限,也催生了聚沙公益协会。随着时间的洗刷和打磨,聚沙公益协会初心不改,一步步在公益的道路上默默前行。
聚沙公益协会会长庞彦杰教授说,做公益的人既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幸福。“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志愿者们追求的就是那份弥足珍贵的“余香”。帮助别人,我们获得快乐的渠道就会更多,更长效;而在那个理想的互助的世界里,大家的“幸福总值”也会变得更高,所以,做公益其实是一件“自私的事”!
7年时光,聚沙公益协会就像自己的名字,“聚沙成塔”,聚集一粒粒沙子,构建出一座座爱心之塔。
2016年7月19日,由河南省慈善总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扶贫办联合发起,猛犸新闻和聚沙公益协会承办的文化精准扶贫“百千万行动”公益捐助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越来越多的人们,凝聚在公益的旗帜下。
捐赠现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图书漂流负责人陈萌讲到,“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两年的志愿生涯中,我见过凌晨四点多的志愿赛道,流过烈日炎炎下的志愿汗水,淋过九月的秋雨,敲过宿舍楼的每一层门……”。”每个星期的周三周四早上,他们都会穿着红马甲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三峡大坝集合,然后穿梭在各个宿舍楼间,轻轻敲开宿舍的门:“同学你好,如果有废弃的课外读物,可以捐给我们,我们将转捐给偏远的孩子们。”遇到过质疑的眼光,但最终都转化为温暖的认可。
此前两周内,第十六、十七座猛犸聚沙图书馆刚刚分别落地许昌禹州鸠山镇连庄小学和濮阳南乐县谷金楼乡官庄小学。
6月17日,农历五月初四,父亲节。猛犸新闻、聚沙公益协会携手民盟郑州铁路系统支部、民盟科技第一支部,联合开展了“民盟烛光▪猛犸▪聚沙图书馆”扶贫捐助活动,第十六座猛犸聚沙图书馆落地禹州鸠山连庄小学。民盟的书画家们挥毫泼墨,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

6月24日,第十七座猛犸聚沙图书馆落地造字圣人仓颉故里,濮阳南乐县谷金楼乡官庄小学,孩子们还为志愿者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二一班的小朋友带来的经典诵读《声律启蒙》,五一班孩子们带来的动感舞蹈《跳动的心灵》,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老师们带来的葫芦丝合奏《荷塘月色》,一年级小朋友的手语表演《感恩的心》,让现场气氛爆棚。官庄小学是一所主要针对留守儿童的半寄宿制学校,为了丰富孩子们下课后到晚上休息前的这段时间,官庄小学校长王利娟带领老师们设置了众多的兴趣课程,从舞蹈、音乐到国学教育,小小的官庄小学,居然有上百门兴趣课程可选择,而且,这些课程全是免费的。丰富的精神生活,让这些留守孩子们在这里无忧无虑快乐成长。民盟郑州铁路系统支部的书画家们的精彩创作再度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文化之美,不忍移开自己的脚步,民盟省科技一支部李振玲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玩起的“头脑风暴”,让孩子们打开眼界,感叹学习居然还可以这么学。


“教育不是为了谋当下,不是为了谋以往,而是为了谋未来”,一本本书籍就是志愿者们带给孩子们最美好的礼物。希望这些简单、质朴而充满了心意的礼物,可以在孩子们的心底生根、发芽,唤起孩子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
搜狐网:书香聚沙义,支教爱心行—暨第十九座猛犸·聚沙图书馆捐赠仪式
赵雅静
7月9日上午10时,微雨骤停,为书籍让路;阳光初开,为支教铺光。在南阳淅川第七中心小学,猛犸·聚沙第19个图书馆捐赠暨暑期夏令营启动仪式缓缓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是河南省文化精准扶贫“百千万”活动的继续,该活动于2016年7月19日启动,由河南省慈善总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扶贫办联合发起、由大象融媒·猛犸新闻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聚沙公益协会承办,“百千万行动”即从2016年开始,在全省3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小学各建一个公益图书馆;举办100场文化活动;发起城乡大中小学师生之间的1000对手拉手活动;送数万册图书下乡。一直以来,聚沙公益协会都秉持着“以爱心传递爱心”的宗旨和信念,力求让爱心传播四方、生根发芽。聚沙图书馆、聚沙暑期支教、手拉手等许多爱心公益活动都在如火如荼、年年不息地举行着。

猛犸·聚沙图书馆捐赠仪式启动
“社会多一份爱心,孩子就多一份信心,孩子们的未来就多一份希望”
南阳九重镇第七中心小学的校长张贺龙如是说道。“感谢聚沙公益协会捐赠图书的善举,感谢所有关心农村教育、支持农村教育的朋友!捐助是真诚的,关爱是无价的。感谢各位支教的志愿者学生们,带着无私奉献、热情真诚的心来到这里,来到孩子们的身边,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爱,让他们体验到不一样的知识与乐趣。”
伴随着志愿者们支教活动的是1500本各类图书的捐赠,是聚沙公益协会第十九个猛犸·聚沙图书馆的挂牌捐赠。正如聚沙公益协会会长庞彦杰先生所说,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是需要书香来不停浸润充实的,书籍才是最大的力量,如果说孩子们现在的情况还无法满足他们阅读更多、更有趣的书籍,那我们聚沙公益协会愿意充当这个桥梁和纽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可以阅读更多更好的书籍,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力量!
“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把爱心永远传递下去。”
一直以来,庞彦杰会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今天在七小他说了同样的话,同时也在身体力行践行着同样的善行与义举。“让孩子们看到爱、感受到爱,并最终愿意奉献爱、传递爱,这是我们全体聚沙人最愿意见到和最希望见到的!”庞彦杰会长郑重说道,“今天这些图书是聚沙公益基金全体发起人一元钱一元钱捐出来的,是郑州郑东新区外国语小学的孩子们捐赠的,希望你们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和温暖,更希望你们时刻践行公益,唤醒我们内心的善良和美好,关爱更多的人,将爱心一点点一代代传承递接下去,让这个社会充满爱心和力量。”
公益从来只有给予和付出,鲜少谈到报答与回馈。在聚沙公益协会的志愿者进行暑期支教的过程中,庞彦杰会长明令禁止志愿者收取家长或者学生送来的礼物和食物,以行动换信任、以践行立公益!真诚换真诚,信任换信任,志愿者们对学生们进行的支教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是单纯的教学,更是大哥哥大姐姐们同孩子们之间进行的心灵互动。聚沙成塔,无不是需要内心最大的诚恳与爱戴,而通过孩子们一张张笑脸一份份快乐,可以看到,聚沙志愿者们做到了!
七年风雨不寻常,群沙汇聚终成塔!

聚沙公益协会为孩子们捐赠图书
“我是农村里出来的孩子,所以更懂农村孩子的苦”
聚沙公益协会杰出贡献者、公益爱心人士李武雷先生如是说道。“山区的孩子不容易,他们要看到大山外的世界,就得比同龄人更加努力、更加拼搏。但是同时,也会更加艰辛,更加不易。希望这一本本书籍,可以给孩子们插上知识的翅膀,让他们可以去更广阔的天地自由地翱翔。”山里走出来的孩子最懂得山里孩子的苦,如今这份爱心循环往复,最终又回到了大山孩子的怀抱里。公益之传承生生不息,公益之力量磅礴巨大!

聚沙公益协会杰出贡献者李武雷先生为大家分享公益感想
“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们都能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国家有用的栋梁。希望你们能够走出大山,去向更宽广辽阔的世界,更希望你们不忘回报大山、回报社会,让这份爱心永远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李武雷先生的这段话正切合聚沙的宗旨“以爱心传递爱心”,公益就像是庞彦杰会长强调的一样,生命不息,公益不止,爱心传递,你我接力!
“做公益,我快乐”
来自海外的聚沙志愿者、美国佐治亚南方大学陶可迪先生说道。“我喜欢中国文化,我认为它们很有趣,我喜欢做公益,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陶可迪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地熟练地说出事先精心准备的手写发言稿。受到汉语老师庞彦杰会长的志愿精神的影响,陶可迪先生在2018年度暑期支教预备阶段积极报名参加,同二十位志同道合的中国志愿者们一起,为山区的孩子带来知识和温暖。
“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也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因此而受益,这是公益最无形最巨大的力量!”庞彦杰老师说道。拿自己的爱心宗旨去影响别人、去感化他人,以爱心传递爱心,终会有更多有爱心的人被影响、被感化,愿意接着延续以爱心传递爱心的宗旨,让公益散发出更大的力量,让社会感受到更多的温情!

聚沙志愿者、来着美国的陶可迪先生分享自己中国公益行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在场的所有小朋友们,我向你们郑重地保证,我们本次支教队全队人员,都是做好了充分的前期与后期准备,经历了层层筛选环节,满怀着最大的热情与真诚来到这里的,盼望能给你们一些什么,渴望能留给你们一些什么,也希望能同你们成为好朋友,最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当我们离开之后,你们会时常想起我们,并且认为,我们做的这项工作是认真而值得的。”聚沙公益协会暑期支教负责人赵雅静说道。
她认为,支教献爱心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容不得丝毫懈怠与马虎,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队员们,对支教学校和支教学生负责。献爱心是人人都能做的,但是支教必须要有爱心、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来做。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们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和典范,才能真正为孩子们带来有益于成长与发展的文化和知识。
“胸怀公益才能走得更远,心存他人才能笃实坚定,公益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需要你胸怀浩然之气、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去履行、去实践的,我认为我们支教志愿者们一定要有这样一个态度和方向,严谨对待,履职践行,踏踏实实地用实际行动去做公益,不问付出,不求回报,这才是一名真正的志愿者应有的本分和素养!”赵雅静同学的严格和认真,不仅是对团队负责、对社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对梦想负责,对公益负责!

校长张贺龙和会长庞彦杰为第十九个猛犸·聚沙图书馆揭牌
“谢谢你们无私的奉献与付出,给我们带来了书籍和知识”
第七中心小学的学生代表张得文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她在向聚沙公益协会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表达谢意的同时,更是向第七中心小学的全体学生倡议:“好读书,读好书”,让书籍浸润心灵,让书籍滋养人生,陪伴成长,为人生添彩,为生命涂色;与此同时,践行聚沙“以爱心传递爱心的宗旨”,愿做细沙,为塔铺路,爱心传递,奉献不息!聚沙公益协会理事、猛犸新闻政务总监朱耒刚先生多次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和孩子们谈读书的重要性,他倡议孩子们多读书,因为书籍丰富了我们的世界,拓展了我们的视界,提升了我们境界。
“这就是我们做公益的愿望和初衷了,在帮助、成就他人的同时,也让他人再去帮助下一批人、再去把爱心传递下去,让爱心之焰不灭,让公益之心不止。希望这批孩子在得到帮助的同时,心存感恩之心帮助他人,让这份爱心一直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这是我们全体聚沙人最大的愿望和期盼!”庞彦杰会长总结道。
炉火常旺,温暖永存;
情谊绵延,公益永在;
众志成城,爱心不绝;
书香道缕,支教次第;
初衷不改,行动不变;
聚沙成塔,让爱传递!
猛犸新闻:第21座猛犸•聚沙图书馆濮阳建成 已为贫困地区捐书3万余册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米方杰 实习生 王剑/文图

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一些农村儿童来说,由于图书的缺乏,阅读仿佛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2016年7月由河南省慈善总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扶贫办联合发起的文化精准扶贫“百千万”公益捐助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由大象融媒•猛犸新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聚沙公益协会承办,将从2016年开始依次在全省38个贫困县的中小学各建一个公益图书馆,聚沙成塔,传播知识的种子。2018年7月14日,第21座猛犸•聚沙图书馆在濮阳建成,据悉,两年时间里,猛犸•聚沙图书馆已在全省11个地市21个偏僻乡村挂牌,捐赠图书超过3万册。
爱心聚沙成塔 第21座猛犸•聚沙图书馆濮阳建成

7月14日上午一早,猛犸新闻记者和聚沙公益协会的工作人员便从郑州出发,驱车200余公里,携带1500余册图书来到了位于濮阳市范县陈庄镇的羊二庄小学。志愿者们刚下车,便开始马不停蹄地组装起桌椅和书架。不一会儿,崭新的图书整齐地摆放到了书架上,孩子们看到后兴奋不已。当天,第21座猛犸•聚沙图书馆在羊二庄小学正式揭牌。
“我要看那本《昆虫记》。”7月14日上午,聚沙公益协会的志愿者到羊二庄小学捐建爱心图书室。当工作人员刚把捐赠的图书摆放好时,一批学生便争先恐后地抢着要看自己心仪已久的图书。
羊二庄小学地处范县东南农村地带,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添置和更新图书,优秀课外读物更是少之又少。为了让农村学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人一样的学习待遇,引导农村孩子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聚沙公益协会组织开展了捐建爱心图书室活动。
“我们学校大多是留守儿童,孩子们从自己家里带书来换着看,而且大多是老书,无法满足孩子们对阅读的需求。”羊二庄小学老师焦巧雨说道:“这次捐了这么多书,总算解决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问题。” 羊二庄小学校长宋新社表示,猛犸•聚沙图书馆落户该校也为该校学生们送来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第21座猛犸•聚沙图书馆揭牌后,聚沙公益学院特聘讲师张美丽为学生做感恩教育,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聚沙公益协会理事李高明将英语带进课堂,现场教学生“公益”的英文拼写;杨兆捷为羊二庄小学教师做《爱生如子一、二、三》的专题讲座,从学生的生活、健康和心理三方面分享了教育、教学经验;著名书法家河南民盟省直铁路支部副主委李在臣、梁万洲等举办现场书画笔会并捐赠书画作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多元丰富的文化活动,真正为学生带来了切实的福利。

2年时间捐赠图书3万余册 希望通过阅读照亮乡村孩子成才路
记者了解到,两年来,聚沙公益协会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及河南省11个地市,为21个偏僻的乡村小学建立了图书馆,为生活贫困的孩子们捐赠图书超过3万册。
作为聚沙公益协会副会长的杨兆杰对这些图书馆目前的运营十分满意:“反馈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现在建立了聚沙图书馆群,每月都会对阅读情况进行反馈,同时理事会每年都有两次走访,使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得到充分的利用。”
杨兆杰表示,相较于城市的孩子,阅读,对不少农村地区的儿童来说是件奢侈的事,由于缺乏合适的图书,在一些农村中小学校,教材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阅读书籍。“农村地区的孩子同样对阅读充满着兴趣,我们希望通过捐建图书馆,让阅读照亮乡村孩子成才路。”
崔如梦是羊二庄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她很喜欢阅读,对课上老师未能涉及的知识都有着强烈的探寻欲望,也特别喜欢看故事类的课外书,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家中的几本书早已不能满足她的阅读需要。如今,在猛犸•聚沙图书馆落户该校后,她可以在图书馆里找到更多的、平时想看却看不到的课外书。
“走访已建成乡村图书馆的学校,我们可以看到改变:孩子们阅读量大增,视野也随之开阔。很多参与该项目的老师们如今也成为志愿者,当新图书馆准备开建时,老师们都会前来帮忙。”杨兆杰告诉记者,此次捐书还会和下乡支教等活动结合在一起,此外,志愿者们也不仅仅是捐完书就走,而是要探索建立一种文化扶贫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