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李志远 记者 刘慧丽 马俊峰 首席记者 訾利利 受访者供图
三年来她共匿名捐款6000元,每次只留下“静静的山百合”的微信名字。
因为行事低调,捐款从不留名字和电话,三年来,她被称为“最神秘的捐赠者”。
这位“最神秘的捐赠者”到底是谁?她为何会坚持公益捐款三年?河南商报记者试图去找到这位女老师,了解到她捐款行为背后的故事。

【事件】
女教师连续三年公益捐款
助力学生支教活动开展
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简称华水)有一个名叫“爱之翼”的学生组织,它以传承爱心、担当责任为宗旨,在校园内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每年暑期,该组织会选派部分优秀的学生到乡村进行支教,并在支教期间走访困难家庭,确定要资助的留守儿童。
而这些被资助的留守儿童每个月一百或是三百的资助款多是来源于一个微信昵称为“静静的山百合”的捐赠者。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这个微信昵称为“静静的山百合”的捐赠者都会为爱之翼团队转来2000元钱。三年来,爱之翼团队的成员们只知道“静静的山百合”是学校里一位普通的女老师,其他的一概不知。
【助学】
一份特殊账单引发关注
普通女教师资助困难学生
7月25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爱之翼团队指导老师费昕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布了一份特殊的账单。
账单是2016-2018学年校内人士对华水爱之翼的捐助。

说它特殊,不止是因为有很多署名“爱心人士”的匿名捐赠,而且还有个微信昵称为“静静的山百合”的捐赠了3次,每次都是2000元。
其中,关于“静静的山百合”的捐款,账单明细里这样写到:2016年10月,2000元专项用于资助学生;2017年6月,1000元用于资助学生,1000元用于支教队员改善生活;2018年6月,1000元用于资助学生,1000元用于支教队员改善生活。
据华水爱之翼团队负责人李道辉介绍,从2016年开始,匿名老师的捐款已经资助了两位困难学生。其中一位娄姓的资助对象因其家庭困难,已经被这位老师连续资助了三年,目前资助还在进行当中。
【寻找】
几经打听
遗憾未能联系到老师本人
三年六千元,这个叫“静静的山百合”的捐赠者到底是谁?
费昕向河南商报记者介绍到,虽然他是爱之翼团队的辅导老师,但是此前他并不知道这位老师匿名捐款的事。“学生们很老实,老师不让问,他们就没问,也没告诉我。”
费昕称,他知道这件事还是几天前去看望这届支教队员时,支教队员无意间提起的。得知此事后,他便让支教队员收集这位捐款人的信息,后来通过微信昵称打听到捐赠者是学校的一位普通女老师,但是遗憾的是他一直没有联系上这位女老师。

“我还没有联系上这个老师。她可能感觉到了我找她是为什么,所以我加她微信她始终没有回我。”费昕说道。
而当河南商报记者问及这位老师的名字和学院时,费昕表示,这位老师之所以匿名,就是不愿意张扬,所以,他尊重女老师本人的意愿,不方便向记者透露这些信息。
此外,爱之翼团队负责管理财务的大二学生孔鑫淼向河南商报记者透露,一个月前,在爱之翼团队组织的义卖活动上,她见过这位老师。
“短发,带着眼镜,说话亲和,问了我一些关于支教的事情。”孔鑫淼回忆道。
随后,河南商报记者试图根据孔鑫淼提供的信息,找到这位老师,了解到她匿名捐款背后的故事。
但遗憾的是,几经打听,河南商报记者最终还是未能联系上这位老师。
【声音】
匿名捐款引发关注与热议
华水师生纷纷留言点赞

匿名老师捐款的消息很快在华水师生的朋友圈里传播开来,引发了华水师生的关注与热议。
华水爱之翼团队指导老师费昕说:“这个老师长期的关心和捐助,是对爱之翼多年来坚持公益的认可。”
爱之翼团队负责人李道辉说:“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做好公益,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会把老师捐的钱用到实处。”
华水的一位毕业生说:“有良师做榜样,学子们自当学习效仿。”
另一位华水的毕业生也说:“匿名捐款的老师,可中!”
最后,河南商报记者想说的是,我们尊重这位老师的意愿,不再过分寻求她是谁,但是在这里仍想对她说声谢谢,是她让我们相信,善良无处不在,感动时时都有,小小心意能够温暖人心。
(首席编辑 徐驰 编辑 戴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