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四课联动” 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编辑: 龙腾云 |供稿: 龙腾云 河南日报 日期:2017年11月08日 )

编者按:2017117日,河南日报第5版和豫教在线同时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四课联动” 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为题,从模式、内容、方法三个方面,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现转发如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四课联动” 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鸟瞰图

□本报记者李树华 本报通讯员杨国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关于实践教学的探索此起彼伏。为了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根据学校的实际、课程的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开展了“四课联动”实践教学新探索。“四课联动”实践教学是指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学中开展课程演讲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开展历史情景剧比赛、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开展课程辩论赛、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开展微视频大赛。这四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延伸,也是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外学生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有益探索,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整体性推进的大胆尝试。

一、在模式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密切联系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际,从实际出发,采用科学有效的形式,努力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科学有效的形式是学校做好实践教学的根本。根据教学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开设,切实把握大一、大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际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基础。大一第一学期的大学生具有独特的思想特点,年龄上属于“95”后,思想活跃,自我表现欲望比较强烈;而这个时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也主要是给大学生讲清我们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和底线,同时要求大学生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水平;而演讲赛这种形式恰恰具有激发情感、张扬个性、凝心聚力的作用。根据这些实际,学校在第一学期结合授课内容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堂上开展围绕一定主题的演讲赛。通过学生们热情洋溢、充满激情的演讲和教师的点评,师生们再一次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洗礼,再一次感受道德和法治的力量,课程也在潜移默化中“细无声”地实现立德树人。

对于大一第二学期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基本熟悉了大学生活,处于良好习惯形成和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个体参与意识较为强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是讲述1840年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奋斗前行的历史,从而搞清楚“四个必然选择”;而历史情景剧这种形式具有还原历史、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功效。根据这些实际,学校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历史情景剧这一形式,鼓励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情景剧大赛,无论演员还是观看者都对中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中国的苦难辉煌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大二的大学生思想上已经有些成熟,对于很多问题逐渐都需要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对于大二第一学期的学生来说,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并转化成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并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辩论赛这种形式通过立论、攻辩、总结陈词等环环相扣的步骤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观察世界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其分析、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课程实际,学校设计并推出课程辩论赛,用辩论赛的趣味性弥补原理课的枯燥感,用辩论赛的思辨性凸显原理课的逻辑性,用辩论赛的竞争性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和兴趣,以期达到“真理越辩越明”的目的。

对于大二第二学期的学生来说,经过前面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和实践,无论思想发展还是动口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这学期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也主要是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产生的理论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而微视频的拍摄、制作和展现具有更加直观的效果。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课程的实际,学校设计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开展微视频比赛。举办微视频大赛不仅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使青春激扬、满怀自信的大学生能够增强获得感,将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以上四种实践教学形式中,演讲赛和辩论赛属于传统的形式,历史情景剧和微视频属于新形式,但无论传统的形式还是新形式,由于切合了课程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在实践中都受到学生的欢迎,也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在内容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密切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内容和当代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引导、塑造和交流的基本功能。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四种实践教学的形式必须为相应课程教学内容服务才有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是建立在知识传授基础之上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交流,她所传授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才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旨。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演讲赛中,学校紧紧围绕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和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等教学内容,2015年紧扣“中国梦”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2016年紧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80周年纪念活动,把握时代主旋律,切合现实需要,选定“中国梦我的梦”“爱国主义”“长征精神”等几个主题,采用大一学生喜欢的演讲形式,让学生结合自身谈理想和如何实现理想,谈爱国和如何爱国,以及祖国和我的关系等,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由于主题突出,紧扣时代,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都很高,也较好地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的基本功能。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历史情景剧大赛中,学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把每一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情景剧典型剧目拿出来供学生们选择:比如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学校筛选出“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义和团运动”等;在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学校筛选出“洋务运动”“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在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中筛选出“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在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筛选出“五四运动”“建党伟业”“恰同学少年”……为了演好情景剧,同学们热情高涨,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课以外,还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反复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然后自编自导自演争取获得演出的成功。

课程辩论赛区别于其他辩论赛主要体现在辩题、辩论规则和评判标准的制定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辩论赛中,仅仅辩题的选择就经过了复杂的过程。首先任课的每位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拟定出一定数量的辩论题目,接着学校专门组织所有教师和校“演讲与辩论协会”的骨干力量在一起开会,逐个研讨辩论题目与课程的关系并确定每个题目的难易程度,充分体现课程辩论赛的特点,每一个辩题既是原理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也都能鲜明体现出原理课程的特征,并且在实践中,随着辩论赛的展开,学校跟踪检验筛选每个辩题究竟如何运用原理,以便于以后进一步完善。在辩论规则制定方面,学校在“成才之路”赛制(开篇立论、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的基础上增加了开场演讲、观众提问和教师点评等环节,在评委的打分表上也专门设计了“对原理的运用”这一栏并且权重较高,以此体现课程辩论赛的特色。课程辩论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思辨性和哲理性,在实践中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开展的微视频大赛中,2016年学校紧密结合第七章“改革开放”的教学内容,拟定以“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为主题请学生们拍摄不长于三分钟的微视频,并且由自己编辑播放或者现场解说,同学们积极参与,有的拍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拍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日新月异的变迁。2017年学校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鼓励大家以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十二对价值理念开展微视频制作,有的同学关注“文明在校园”,有的同学关注“法治的力量”,有的同学关注“民主的脚步”等,通过微视频的制作、编辑和展演,同学们进一步增强了对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必由之路的真切认知、对中国道路的高度认同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理解。

通过以上和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演讲赛、辩论赛、历史情景剧和微视频大赛的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也扩展到了课外;不仅需要上课认真听,还需要课下大胆讲、机智辩、努力演、用心拍。而讲好、演好、辩好、拍好的前提和基础是学好课程本身,实践教学反过来促进了理论教学,有力推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功能的实现。

三、在方法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采用鼓励学生普遍参与、选拔后重点扶持和最后示范引领相结合,尽可能扩大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和覆盖面。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延伸,如何让绝大部分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大部分同学都有收获是学校从开始就注意到的一个问题。为此,学校基本采用鼓励学生普遍参与、选拔后重点扶持和最后示范引领相结合的方法,体现普遍性和针对性。首先,无论“演讲赛”还是“辩论赛”、无论“历史情景剧”还是“微视频大赛”,学校都进行了充分动员和广泛宣传。任课教师会根据实践手册和学生表现评定学生平时成绩,如果在比赛中获奖了,学生的平时成绩会更高。如在原理课的课程辩论赛中,在课堂动员与课下组队环节,为了动员大多数学生参与课程辩论赛,学校在课堂上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都做了充分说明,并在课堂选拔中采用既节约时间又能更多人参与的五分钟自由辩的形式;其次,在鼓励全员参与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班级内部选拔,组成班级代表队;第三,在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后,在恰当的时候,组织各个教师的代表队之间进行初赛、复赛、半决赛和决赛,尤其是最后的半决赛和决赛,与学校的相关学生社团(如学校的MMD研究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演讲与辩论协会、大学生记者团)之间密切配合,搞成全校性的活动,多次邀请相关的学校领导和校外专家参加,如在第一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辩论赛决赛中邀请校党委书记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做评委,第二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演讲赛决赛阶段,学校邀请到了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名师唐忠宝博士做嘉宾主持。同时实践教学四种形式的比赛尤其是决赛有的还通过网络现场直播,有的通过网络评选,有的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微博平台及时发布,有效扩大覆盖面和参与度,从而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实践教学结束后,学校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及时总结经验,为以后比赛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在实践中,学校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四课联动”实践教学基本实现了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动,有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20166月、20176月学校邀请到河南省教育厅思政处和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专家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分别观摩指导课程辩论赛和微视频比赛,大家都认为这种模式的实践教学生动活泼且新颖高效。“四课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在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也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和较强的影响力,对于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有学习、借鉴、复制和推广的价值。据调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开展“四课联动”实践教学积极支持,认为从中受益很多,“四课联动”实践教学也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了学生们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促进了课程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交流等功能的进一步实现。

媒体链接:

1、河南日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7-11/07/content_197052.htm

2、豫教在线:https://mp.weixin.qq.com/s/IAknAE9vYGGpsbDSKtj4Fg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