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忘记了第一次参加的志愿活动,但你不会忘记从事志愿的初衷。拥有善良与无私,就脱离了平凡;不忘坚持与积累,注定将会伟大。五年以来的不忘初心,聚沙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在全体聚沙人的坚持努力下,灵光一现的念头,终于成为了直插云端的高塔。聚沙犹如一颗种子,五年来的风雨兼程,都不能撼动无私奉献在聚沙人心中的根。在聚沙走完第一个五年之际,聚沙宣传干事杨晓哲向我们分享了聚沙人一路走来的故事。
如果为聚沙找一个起点,那一定是2011年10月13日。平凡的日子,却因为佛山女孩小悦悦被过往的车辆两次碾压,7分钟之内18名路人无一伸出援手,而注定成为不同寻常的一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庞彦杰老师在谈到聚沙的成立时说:“‘小悦悦’事件引起国内外关注的时候,我想,与其谴责路人的冷漠,不如我们行动起来,做些点燃人们内心爱的火焰的事情。于是,我和自己的学生发起成立了聚沙公益组织,希望从公益做起,从个人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创建一个爱心组织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小悦悦事件’加速了我把梦想变为现实的行动。”高效精密的筹划聚沙公益协会于2011年11月1日发起成立。没过多久,于2012年5月“聚沙”又以团体形式注册成为郑州市“聚沙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开启了“让爱传递”的志愿旅程。

(猛犸•聚沙图书馆的捐赠仪式)
一个刚刚成立的志愿组织,往往很难被社会所认可,但是聚沙汲取社会其他公益组织的经验,凭着无私奉献志愿的赤子丹心,开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行。聚沙成立后不久,就组织志愿者先后为华北水院管理与经济学院身患白血病的学生李慧强和张安,以及机械学院家境困难的窦明佳同学进行捐款,将大家无私的爱心传递。走访这些贫寒困苦的家庭,用心体会和感受他们的痛苦,感动与同情,才是对麻木不仁的自己的最好救赎。通过这一次次爱心捐赠活动,也为聚沙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捐款的活动流程也成为日后聚沙助学金项目的雏形。

(聚沙图书馆认真阅读的孩子)
我们不能剥夺任何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聚沙助学金”应运而生。通过聚沙牵线,社会人士帮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具有公益爱心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助学不是散播爱心,更重要的是针对需要,使每一笔钱都落在实处。五期聚沙助学金,记住了五个故事,收获了五次感动。“我们是一个社会团体,但是我们只做纯粹的志愿,我们可以放下形式主义,放下一切社会上不好的东西,实实在在的为改变中国做一点事。”聚沙公益协会副会长杨兆捷老师如是说。正因为不计报酬,不求回报,聚沙,才能称得上是纯粹的志愿。

(聚沙志愿者在山区支教)
从成立之初,聚沙就坚持从身边的弱势群体开始,提供切实有效的陪伴和服务。“聚沙”组织志愿者进行了社区少儿轮滑辅导,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助人为乐的种子。进敬老院献爱心,让他们感受老有所养的社会人文关爱。为农民工兄弟捐助军服,向这些城市的建筑师致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团结,尽己所能,就能迸发难以想象的力量。聚沙还将眼光放在鲜有人关注的环卫工人群体上,“聚沙公益行”,志愿者的一万步换来环卫工人的一份营养早餐,苦行僧般的执着,背后是对志愿的钟情和热爱。浩浩荡荡的步行队伍,让志愿者感觉奉献并不孤单。而聚沙的志愿者随着接触社会上更多的群体,也渐渐了解了更多的意识形态,甚至为了更好的进行志愿服务掌握了更多的技能和本领,这也是聚沙所一直倡导与培养的。
聚沙成立之初,就以 “让爱传递”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宗旨,希望汇聚的爱心形成接力,传得更远,传的更久,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人。回首五年,这些曾经的愿望正在变为现实。几个周之前,当时参与和见证聚沙成长的2011级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学院学生、现在上海交通大学读研的齐玉明先生给庞彦杰老师联系,希望和身边的朋友们一起为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开启了聚沙公益协会与志和者团队携手的“手牵手”计划,以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和社会爱心人士聚集的团队,开始了一对一书信的方式与聚沙图书馆捐赠学校学生真诚沟通,搭起了两个地域,两代人,一条心的桥梁。现在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和爱心人士145人参与到此项活动中,已经和周口郸城县杨寨小学、安阳林州五龙镇长坡小学和新乡辉县后凡城小学的学生们开始牵手行动。这些当年见证聚沙成长的同学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关爱帮助他人。聚沙,通过其影响的一届届的莘莘学子,正在传递着无私的关爱。“聚沙-让爱传递”的初衷和理想正在实现。

(聚沙图书馆捐赠仪式)
除了通过志愿者活动帮助身边的弱势群体,聚沙将建立“聚沙图书馆”作为聚沙发展的主要目标。 “聚沙”现已在河南洛阳汝阳县付店镇石柱村小学、开封杞县付里庄小学、许昌禹州市鸠山镇大仝小学、许昌禹州市焦庄小学、开封杞县孟里寨小学、淅川县九重镇第五中心小学、林州五龙镇长坡小学、驻马店泌阳官庄冯楼小学、周口郸城杨楼小学、南阳社旗马埂小学、新乡辉县后凡城小学和济源大峪第三初级中学先后建立了12个聚沙图书馆,帮助3000多名孩子实现了阅读的梦想。
选择以图书捐赠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源于“聚沙”一直所秉承 “知识改变命运 阅读改变人生” 的理念,聚沙希望通过图书捐赠的形式来培养自己学生的爱心,感染和影响身边的朋友,也希望通过图书捐赠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开启美丽未来之路,也希望被捐赠的学生将爱心传递,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谈到聚沙图书馆的建设,聚沙公益协会会长庞彦杰老师说:“2016年暑期,我和聚沙志愿者们一起到南阳社旗马埂小学捐书支教。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我问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读书、读书、读书。他们的喊声持续有两分钟,那不经意间发至肺腑的呼喊,那充满渴望和稚嫩的脸庞注定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从那个时候起,我更坚定了我们筹建聚沙图书馆的决心和努力。”“聚沙”的愿景是在中国建立100个“聚沙图书馆”。聚沙,致力于为孩子们的阅读梦想而努力。
为募集资金捐建“聚沙图书馆”,聚沙在河南省慈善总会设立“聚沙公益基金”,组织发起“聚沙公益基金发起人”活动,倡导每人每天捐赠1元钱。公益不是金钱,而是爱。聚沙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通过点滴的付出能够为这个社会增进温暖。正如聚沙公益基金发起人、销帮会互联网营销创始人贾福春所言:“日捐一元,功德无限。慈善不在于多少,在于坚持。多捐少捐,只要坚持,就是最大福报。能影响更多人参与,则是更大功德。每个人发动感召10人参与,看看我们汇聚的力量能帮助多少爱读书的孩子,改变多少人的命运。”“聚沙公益基金发起人”活动现有164名来自全国各界爱心人士的参加,已经以“聚沙公益基金发起人”的名义捐建了两个聚沙图书馆。
为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实现阅读的梦想,为让许多家庭不看的图书重新利用,聚沙公益协会组织发起“聚沙图书回收工程发起人”活动,来自北京、深圳、杭州等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加入,来自美国加州的华裔学生 Qihui Sun 也加入聚沙图书回收工程中来,她希望能为孩子们捐赠一些英文的图书。活动开始后,聚沙接收到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图书捐赠咨询和捐赠,上海中学的王嘉露同学向聚沙咨询图书捐赠,并开始筹划发起同学们为洛阳洛宁县官西小学聚沙第13个图书馆进行捐赠,广东珠海的爱心人士王阳通过网络了解聚沙,并先后寄来两箱共计100多册优质的图书。聚沙,让爱心相连。
从2013年7月开始至今,陆陆续续有12座“聚沙图书馆”矗立在了中原大地。虽然图书馆之间相距甚远,但是毫无例外的都是低矮乡村小学校舍之中的一律阳光。聚沙图书馆发展至今,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活动形式,而完善的监管也让聚沙图书馆的使用落到了实处。聚沙公益协会会长庞彦杰老师对图书馆目前的运营十分满意:“反馈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现在建立了聚沙图书馆教师群,每月都会对阅读情况进行反馈,同时聚沙理事会每年进行两次走访,以确保爱心人士捐赠的图书得到切实的利用。”聚沙图书馆就像聚沙的一张名片,是聚沙公益在社会上无法磨灭的存在印记。每走访一座小学,每接触一名学生,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和震撼。越是贫穷越能催生单纯的心灵,所以一本书不光光是给与精神上的慰藉,更多的是提供认识世界的方式和种下帮助他人的种子。善行改变一生,付出就有意义。
渐渐地,聚沙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广泛的支持和认可。2016年7月19日,由河南省慈善总会、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和河南省扶贫办主办的文化精准扶贫“百千万行动”,由聚沙公益协会和猛犸新闻共同承办,聚沙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百千万行动”从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建设和人才建设三个维度开展工作,从2016年开始,依次在河南省3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小学各建一个公益图书馆,举办100场文化活动,同时发起城乡大中小学师生之间的1000对“手拉手”活动,送万册图书下乡。“百千万行动”的实施,将让更多有扶贫情节的人参与精准扶贫,更加积极主动的聚沙成塔,汇集到精准扶贫行动的洪流中。聚沙正在引领一次覆盖全省的文化风暴。
聚沙公益学院也在有条不紊的展开,这也秉承了聚沙另一大理念,把聚沙打造成为一个品牌,对外聚沙一个没有功利的公益标杆,对内聚沙是一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这样才能在公益和志愿中达到平衡,使得受益人和志愿者达到双赢,从而使聚沙更长远的发展下去。聚沙公益学院通过凝聚社会公益力量,运用国际化、实践型、创新性的公益知识生产方式,实行“导师制+实践引领+学术指导”三位一体的公益教学模式,通过实施公益学院导师计划,培育使命型公益人才,服务社会。聚沙公益学院在其成立五周年庆典上首批聘请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得者、东方今报社社长办公会成员、河南广电通通优品副总经理夏友胜等在内的六名讲师。聚沙公益学院希望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知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人士、公益爱心人士,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培育志愿者的爱心、拓展志愿者的认知、丰富志愿者的视野,提升志愿者的服务,使之具有人文关怀、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优秀群体。聚沙希望使更多人将志愿当作一生所做的事业,这也正如聚沙公益协会庞彦杰会长所说:“公益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吃饭睡觉一样,它应该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每个人都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他人,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人生有限,做公益就是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
通过五年的发展,聚沙构建了大学生社团、高等院校、社会公益组织“三维一体”的爱心纽带,形成了以青年学生为志愿者主体、以在职教师为志愿者主导、以社会爱心人士为志愿者载体的“三元联动”机制。聚沙以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聚沙图书馆”为抓手,通过聚沙图书馆的建设,以文化活动和手牵手为依托,构筑三位一体的文化精准扶贫的基石。同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支教、聚沙图书征文、聚沙助学金、聚沙公益行、聚沙图书漂流等近百场公益活动,在社会上释放了正能量。
聚沙五年,风雨同行;其心不改,志愿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