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校园全景

学校党委书记王清义(前排左一)在国际化合作办学签约仪式上
□本报记者史晓琪
基本校情
“嵩山北麓,黄河之畔,中原绿城有我们可爱的校园。振兴中华,是我们的理想。开发水电,是我们的志愿。勤奋学习,努力钻研,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向前……”这首旋律轻快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歌,彰显了65年来华水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奋务实、服务国家水利电力事业的坚定信念和矢志不移的孜孜追求。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隶属国家水电部管理,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学校迁至河南省郑州市,2000年实行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3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本科院校,办学层次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学校占地面积2335亩,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5424人;有教职工近2000人,其中专职教师近1600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600人;学校设有水利学院、电力学院等20个教学单位,黄河科学研究院、水文化研究中心等31个研究机构;现有6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包括9个国家、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11个国家、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国家、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此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学校拥有13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专业学位类别。
多年来,学校紧密结合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通过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学校的人才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办学水平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学校正在努力建设水利电力特色优势突出、工科理科基础雄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特色化的人才培养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办学定位进行了深入思考、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及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秉承“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两严”方针,确立了“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推进专业体系改革及内涵建设,根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特色,注重学科相互交叉及拓展,已逐步形成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口,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军事训练和社会实践”为主线的课内实践环节和“以科技创新实践、创业就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为辅助的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并将实践活动贯穿于学生发展全过程。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围绕“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升内涵、保证质量”的思路,强化水利电力等优势专业、突出水利电力专业特色、优化相关专业结构、拓宽水电专业领域、发展新兴交叉专业,构建国家、省、校三级专业建设体系。目前,学校除水利类、土木类、地质类、电力类、机械类、环境工程类等工程应用型专业外,法律类、外语类、数学和计算机类、经济类、管理类等其他专业的设置也都和应用行业紧密相关,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入口旺、出口畅,培养过程作保障”的良性循环,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国际化的合作办学
学校在注重内涵建设和特色人才培养的同时,实施“开放活校”战略,走开放式国际化办学发展之路。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充分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在合作机制框架下开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革新教育理念,拓宽师生视野,提升国际化教育进程;学校将把自身学科优势同国际知名大学的特色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将培养具有团队协作力、革新创造力、科技研发力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办学定位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突出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优化学校专业结构,加强学科特色建设,创建一流学科,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国际化办学水平。
学校自1958年起先后接收越南、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缅甸、喀麦隆等国留学生,对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大学。近年来,学校相继与美国托伊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法国尼斯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韩国启明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等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质合作项目。2013年起与英国提赛德大学合作举办地质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学校目前已成为首批河南省外国留学生政府奖学金接受院校。
2015年12月,该校凭借水利电力方面的突出特色优势和良好的办学声誉,被教育部确认为“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项目中方创始成员高校,成功跻身中方11所成员高校之列,是河南省唯一一所参与该项目的高校,也是参与院校中唯一一所非“985”“211”高校。2016年学校又成为“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方创始成员高校。学校依托金砖大学项目,先后成立了“金砖国家大学联盟”和“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水工程和能源研究中心,极大拓展了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研究。
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学校特色化办学和国际化视野有力促进了学生高质量就业。多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建校以来,学校培养出15万多名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他们秉承“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高质量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电力事业,彰显了学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赢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同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学校校友中,不仅有共和国的部长、将军和省级领导近20名,更有一大批水利工作者,奋战在长江三峡、南水北调、小浪底等重大水利工程中,担当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学校毕业生足迹遍布祖国的江河湖海,可以说,“哪里有水,哪里就有华水人!”
此外,在其他领域也活跃着该校很多杰出校友,如舍己救人光荣牺牲的全国优秀大学生、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孟瑞鹏烈士;“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三体》作者、“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组建“中国蓝天救援队”的安少华;主动照顾失去双臂、生活不能自理军人的第二届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吴新芬等,他们是社会的良心、人民的骄傲,是激励华水师生不断前进、生生不竭的动力。
在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度《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中,学校位居河南省本科院校就业竞争力第一名。2014年,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在进入调查的71所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近3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最具就业竞争力的10张河南教育名片”、“河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2016年招生简况
学校作为一所以水利电力为特色的高等院校,毕业生竞争力强,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受到考生和家长高度关注,积极报考,近年来在全国招生形势持续良好。今年学校招生总计划为7890名,其中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为6960名,专升本招生计划为360名,高职高专招生计划为570名。
今年学校本科一批在河南省增加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建筑学、会计学7个本科一批招生专业,达到13个专业,共招收894人。
本科二批新增水务工程、风景园林、金融数学3个专业,本科专业达到64个,在河南省共招收2749人;本科二批新增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合作招生土木工程专业,计划为120人。
本科三批共招收620人,全部在河南省招生。其中,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合作招收470人,与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合作招收100人,新增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招生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应用技术型本科专业,各25人。
媒体链接:
河南日报:《特色培养促发展国际合作掀新篇——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缘何招生就业这么好?》,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6-06/24/content_44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