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第11期对我校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把我校党委书记朱海风教授作为封面人物,并刊登了朱书记的简介;封二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不断推进学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题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我校党建工作的主要成绩;该杂志把朱书记的文章《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党委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第一篇刊发,现予以全文转载,请认真学习。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党委的重要历史使命
朱海风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高等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依法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其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号召“全体党员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高校党委要履行好这一应尽的使命,肩负起这一应有的责任,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亟待提高,有许多具体而繁重的工作要做,归结起来主要是:高举科学发展之旗、明了科学发展之理,识别科学发展之机、凝聚科学发展之力, 解除科学发展之障、铺平科学发展之路。
一、高举科学发展之旗,明了科学发展之理
高举科学发展之旗、明了科学发展之理,首先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学校党委一班人的头脑,统一领导集体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真学真信真用。进而,以上带下,由内促外,用党委的学用实效示范于基层组织及全校师生员工,再用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宣传形式开展科学发展观的普及教育,通过进一步动员、引导和必要的灌输,使广大师生员工愿学好学乐学,能用会用善用,最终成为自己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正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之道”。
(一)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必须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思想前提和思想基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开关”。美国学者约翰·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中指出,在高等教育中历来存在两种价值观的论争。这种论争,在哲学上表现为认识论与政治论之争,在思想上表现为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之争,在文化上就表现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为之争,而其实质就是以人的发展还是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的价值观之争,也就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人为本之争。不同价值观决定不同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因此,高校要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其一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天职,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二要树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三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思想,以教师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共建文明和谐校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必须高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旗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政策措施。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在高校坚持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着力点是要弹奏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重奏,走活“改革、发展、稳定”一盘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努力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和贡献率。学校党委要按照政策要求,统一领导,协调各方,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学好用好科学发展观,必须把“高举伟大旗帜”与弘扬大学理念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大学理念的立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是一切发展的统领和遵循,而大学理念回答“办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这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靠谁培养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和学校发展的方向。科学发展观同大学理念之间的关系是“大道理”与“小道理”关系,二者在其本质意义上是内在统一的---都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之道”!大学理念作为大学办学中的灵魂,或者说是大学发展远景与方向的指导原则,必须以它的最高原则---科学发展观为思想基础。因此,高校党委研究确定学校发展路径,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必须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的大学理念,并一以贯之。
二、识别科学发展之机,凝聚科学发展之力
(一)谋划发展须从国情、省情及校情出发。正确认识国情、省情、校情,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高校党委要坚持基本国情、省情、校情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需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需要高等教育大发展以为之提供更多更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虽然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距离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整体上看,还面临着诸如精神状态、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行动行为等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需要加快调整、积极应对。因此,谋划高校科学发展就要必须立足国情、省情、校情,仍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总结经验,科学定位,理清思路,扎实工作。
(二)抢抓机遇须把握高等教育规律。高等教育规律是高等教育发展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必然的本质联系,包括高等教育外部性规律和内部性规律。高校的特殊使命和高等教育的规律,要求高校党委必须既“懂路”又“懂行”。“懂路”就是深谙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部规律,明了大学发展的政治、历史使命和目标方向,确保大学始终走正路,走对路,确保大学沿着科学的航线发展,正确地履行职能。这就要求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包括党委班子的其他成员要成为教育家、政治家;“懂行”就是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懂得大学发展的行业特点,精通大学发展和治理之道,这就要求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包括党委班子的其他成员能正确认识和把握高等学校学科发展规律、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大学运行规律,优秀师资发展和优秀人才成长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高校党委只有“懂路”“懂行”,站得高,站得稳,看得远,看得准,才能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才能发现机遇,抢抓机遇,创造机遇,实现学校科学发展。
(三)竞相发展须注重高等教育价值评估新标准新要求。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态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向、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等,在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同时,又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和新的评价标准。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全国高等教育新一轮竞相发展的态势又已形成。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高校党委必须站在全国、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审视自己,正确分析和认识新形势,集中全校的智慧和力量,将学校做优做强。具体来说,一要抓住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提高质量的机遇,积极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二要抓住国家发布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新战略的机遇,提高学校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三要抓住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的机遇,加大国际合作办学步伐;四要抓住高校竞相发展的机遇,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高等教育面临的学科发展的竞争、办学资源的竞争、高层次人才的竞争、科研课题立项的竞争、学校地位声誉的竞争、优质学生生源及优质就业的竞争等等。对此高校党委一定要清醒认识,积极行动,正确抉择。
(四)完成使命须凝聚持续发展的合力。凝聚持续发展的合力,高校党委关键要践行“五靠”:一靠班子带动。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引导带动;二靠改革驱动。改革是推动事业前进的内在动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三靠创新推动。通过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推动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四靠全员发动。广大师生员工是办学兴校的主体,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代表着全校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景,和谐发展,全员有责;五靠学习主动。一个人行动能走多远取决于它的思想走多远。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创造激情和工作激情。
三、解除科学发展之障,铺平科学发展之路
(一)着力解决学校发展中的新问题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要实现科学发展,高校党委就必须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
1、减小经费缺口。我国目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7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年统计表明:我国是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来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尽管“十一五”期间,将逐步把这一数据提高到4%的水平,但仍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可见,我国教育经费的投入总体来讲滞后于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这一矛盾将会长期存在。所以,高校要科学发展,必须着力开源节流,多方位、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高校党委要进一步克服“等、靠、要”思想,除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拨款和政府贴息贷款,多渠道寻找财力支持外,要把注意力转移到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搞好内部挖潜,强化资金自筹上来,转移到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管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来。
2、充实人才队伍。由于近几年高校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不少高校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不足,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一个瓶颈。要实现科学发展,培养和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无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为了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还需要有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修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高等教育管理知识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管理队伍。高校党委一定要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尽好地解决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水平问题。
3、理顺管理机制。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家伯顿·R·克拉克在其《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强调:从世界高等教育比较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一个权力“三角形”,也就是“科层权力、学术权力和市场权力”。在高等学校发展中也表现出同样的三种权力。当然市场权力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积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学校发展。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都能体现在大学内部。就科层权力而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在我国高校内部,表现为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首先,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是重大问题的决策机构,各级党组织、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班子对党委负责。党委要按照“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目标管理”的原则,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内民主,做好学校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和领导管理,支持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班子独立自主地行使职能,进一步扩大师生员工的民主参与及民主监督。其次,高校作为一个发现、传播、保存和创造知识的特殊的群体,学术性是其重要特征,而教授一般是学术的象征。因此,教学、科研、学位评定等涉及学术的事情上,要保证学术权力的相对独立地自主运行,保证学术的自由性、公正性、民主性、公开性。在有关学术的决策中,高校党委要发挥学术委员会、职称评审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群体组织的作用,并从制度、政策和工作条件上予以支持与保证。第三,高校党委要着眼全局,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包括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等,努力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合本校特点和实际的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上来。
4、调整精神状态。一个人或一个单位,要保持甚至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并不难,但最难的是保持和创造精神上的财富,尤其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更是不易的事。当前各高校的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需要全校上下能够有一种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需要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状态,需要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高校党委要做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个很主要的内容就是把全校上下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程度。
(二)继续弘扬中国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有着价值导向、精神熏陶、规范约束、群体凝聚、社会辐射等一系列及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大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以“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同时具有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的独特的大学精神。在追求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党委必须从挖掘自身潜力出发,追寻大学精神,塑造大学精神,弘扬大学精神,坚持自强不息,同时结合时代特征,结合大学职能和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和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譬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秉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彰显了中国大学精神的光辉,以自己的行动丰富和充实了“自强不息”的深刻内涵。一是在顺境中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在逆境中刚毅坚卓、矢志不移;二是在守业中居安思危、积极向上,在创业中精诚团结、艰苦奋斗;三是在竞争中敢为人先、力争双赢,在合作中善于学习、优势互补;四是在成绩面前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问题面前高度重视、迎难而上。这是激励和推进大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需要,也是重铸和升华大学理念的精神需要。
(三)紧紧围绕学校科学发展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党委要在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努力抓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方向保证、目标保证和思想保证,同时,通过选拔和使用干部,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开发动力,聚积潜力。要根据学校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面临新任务,不断分析研究和解决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民主建设和廉政建设,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