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于2005年5月12日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记改革发展中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为题对我院进行了全方位报道。现全文转载如下: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记改革发展中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坐落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滨的郑州市,创建于1951年,前身是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目前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学院占地面积2340亩,建筑面积40万m
2。学院现有研究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0余人,初步形成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较为合理的办学层次结构和规模。
凝炼学科方向 发展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水利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动力工程系、环境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外国语言系、法学系等16个教学单位和水利职业学院、华信学院2个二级学院,有3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涵盖7大学科门类。其中工学24个,管理学4个,理学5个,经济学2个,文学2个,农学1个,法学1个,基本形成了以水利电力为特色,工、管、理、经、文、农、法相互渗透的多科性交叉专业体系。水利部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在学院设立了水利行业电大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国水利行业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及生源组织与协调工作。
学院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从1965年起学院就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地质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农业水土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与理论、流体机械与工程、应用数学等13个硕士点。学院先后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单考权资格、免试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接受免试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培养资格和工程硕士招生培养资格。学院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地质工程等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水工结构与建材等3个学科为省级特聘教授岗位学科。
学院建有水力学、基础力学、测量等11个基础实验室和水利工程、动力与自动化、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环境工程等8个专业实验中心。其中水工结构、工程结构与材料为部级重点实验室,建筑材料、岩石力学等5个检测室的140个检测参数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学院拥有机械实习工厂(金工实习)、驾驶实习基地等9个校内实习基地,拥有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丹江口电厂、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等5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近50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50多人。学院还聘请了潘家铮等70多位两院院士、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教授。在编专任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18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特聘教授岗位教师3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19人。国家“百千万工程”、河南省“555人才工程”13人,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工程人选4人。
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按照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结构的要求,学院科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通过1999年和2004年两次全面修订学生培养方案,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增强了教学计划的弹性,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更好地反映了学院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充分体现了最新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满足了不同类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增强了学生对科技发展前沿的洞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实现了由传统教学计划向培养全面素质的教育计划的突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的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把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放在与专业素质同等重要的层面上,并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安排上突出体现,科学合理地融入到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新的培养方案体现了统一性和和灵活性相结合、共性和个性协调发展的原则,为学生志趣发现、潜力发挥、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立足点,积极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学院加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力度,删除了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了体现最新科技成果和学科前沿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体现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倡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鼓励运用案例教学、实地考察、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化外在因素为内在需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学院不断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通过建设多媒体教室,举办关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教师培训班,建设高水平的校园网络等多种途径,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发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创造条件,构建适宜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学院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统筹安排,相互贯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学院不断增加新的实习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为目的,及时修订各专业本科教学实习大纲,并积极建设满足实习要求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接触社会、深入实践,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宽了知识结构,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形成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大缩减了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为学生的发展与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视学风建设。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学院始终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针对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实际,学院恪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竭力排除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努力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通过学生综合积分评定、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和优秀学生干部评选、优秀毕业生评选和优良学风班的评选等制度建设,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和实现素质的全面拓展;通过实行毕业设计的2%末位淘汰制、各类奖学金、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等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激励学生刻苦学习;通过设置辅修专业,为在校生创造了扩大知识面、拓宽就业渠道、成为复合型人才的良好环境。优良学风形成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活动中,离不开一个严密合理的合力机制。学生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是学院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而提出来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是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该体制以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目标,变学生管理的“过程管理”为“目标管理”,通过实行责任制,将工作目标层层落实到人,最后形成以目标制定为先导,以目标评估和考核为总结,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组织、监督的科学运作方式。良好的学风,直接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学院组织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工作上手快、适应能力强、择业观和就业观成熟。
加强教风建设。学院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评选优秀教师、优秀教学成果;采取送青年教师到外校培训、开展老教师的传帮带活动、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方式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领导听课、专家督导、学生评教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测评,对任课教师试行末位淘汰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院组建了教学督导团,实行教学督导制,完善教学工作的过程和目标管理,强化教学过程控制;学院把教学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标准,对于达不到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和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吸收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和制度建设;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办法》、《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把提高教学质量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由于措施得力,学院形成了一切为了教学、努力为教学多做贡献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核心是质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任务明确、职责清晰、权限集中而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包括组织保障系统、质量目标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价分析系统、信息反馈系统。学院依据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制定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实施细则,对主要教学环节实行全过程监控,形成了一套符合学院教学实际的闭合的监控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实施使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学院购置和开发了适合自身教学管理特点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了从人才培养过程控制到人才培养输出的一体化管理。学院建立了网上选课系统、新闻发布系统、成绩报送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信息查询系统,并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岩石力学、水工建筑物等7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精品课程;水力学、材料力学、英语、高等数学等15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课程;学院连续两次被评为河南省高校艺术教育一类学校;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在河南省高校名列前茅。
以迎评为契机 加大建设力度
学院根据“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把评估与日常管理、教学以及学院长期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进一步确立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通过评建工作,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在社会经济体制逐渐转型、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的基石。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多次专题研究教学工作的次数明显增加,院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各职能部门和后勤服务单位服务教学的意识空前提高,服务更加周到细致。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得到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风气更加浓厚。
促进了教学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通过迎评促建工作,学院对现有的管理文件进行了修订完善,根据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制订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文件;出台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通过听课评教、日常和期中教学检查、座谈会、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手段,加强了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
办学基本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2002年以来,学院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抓住机遇,通过专项拨款、申请国债、自筹经费、吸纳社会资金等多种方式,投入经费近3亿元,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新征土地1770亩,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节水灌溉试验场和学生公寓楼等,拓展了办学空间,极大地改善了学院的教学和学生生活条件;新建了1.7万m
2的实验大楼,购置了新的实验仪器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加强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购置了万方数据资源、重庆维普信息数据库等信息资源,自主开发了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图书馆ASP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建成了主干1000M、入户100M、总节点数4000个、直接接入教学办公用计算机3500台的大型校园网络系统,为学院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教学工作、师生信息交流及各部门网站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平台;加大了基础设施维修和改造、校园的绿化和美化建设工作,为师生创造了一个优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加强科学研究 重视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参与国内外重大水事活动和地方经济建设,提高了学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学院主持完成了大坝安全评价、边坡安全度及优化设计研究、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筑坝新技术研究、预应力锚索加固机理及设计计算方法等1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参与完成了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国家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部分项目设计和研究,获得国家级奖励13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24项。学院是CIS/2钢结构世界标准研发组织的成员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加入该研发组织的成员。学院还是水利部监理工程师定点培训基地,培训点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每年为国家培养监理工程师6000余名。学院工程监理中心是全国高校惟一的甲级建设监理资质单位,承担了东江─深圳供水改造、珠江河口整治、深圳水库疏浚、潮州韩江南北大堤加固、山西万家寨引黄工程等多项大型工程的监理任务。学院参加监理和科研的东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学院勘察设计研究院曾成功设计了第53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主会场—三亚“美丽之冠”文化会展中心、郑州市杂技馆等省市重点、亮点工程。
学院特别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培养和选拔,创造了承接重大项目、汇聚和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的科研基地。目前,学院正结合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生态用水与生态修复问题”、“水务管理、水权水市场”、“南水北调”等重大课题和黄委会“黄河下游治理方案”、“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等大型研究项目,精心组织团队,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同时,学院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承担各种层次的横向开发和推广项目,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院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历史悠久,从1958年起就先后接受越南、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喀麦隆等外国留学生。1960年,受水利电力部委托,学院还负责援建了越南水利水电学院。学院经常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并先后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加拿大、荷兰、希腊、以色列、新加坡等国进修、考察或开展合作研究。学院还分别与英国沃里克大学、莫斯科建筑工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学院与美国托伊州立大学和匹兹堡州立大学签订了《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在校大二本科生赴美留学2年,再回校学习1年,成绩合格者可获得中美两国学位。
成长成才并重 科技人文共融
学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增强了各级团组织的活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于1995年首创的大学生MM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研究会在国内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MMD”会员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理论,自身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大学生“MMD”理论学习研究活动,得到了教育部、水利部、中共河南省委的大力支持、鼓励和表扬,《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水利报》等十余家报刊杂志给予了宣传报道。目前,活跃在校园内外的学生社团有35个,大学生MMD学习研究会、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广播站等还荣获河南省优秀社团。
结合专业课程开展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学院坚持每两年举办一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积极参与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了以“萌芽杯”、“磐石杯”等为依托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近三年来获得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一等奖12项,二等奖15项。组建于1977年的大学生艺术团多次代表学校乃至河南省、水利部参加各类比赛或演出,近几年获得5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大学生艺术团创作、演出的作品多次获奖,并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电台播出。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由我院大学生设计的“黄河泥沙治理措施评价及生物工程治理设想”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受到各界好评。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力学大赛、英语竞赛中,我院也取得了多项一等奖,成绩显著。学院非常重视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高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集中组队与分散返乡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参与率达90%以上。大学生为农村实践地修建的水坝、提水灌溉闸门、“连心桥”,制定的村镇规划、农田水利规划,开展的中小学支教等实践活动都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河南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学院连续六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思想道德建设成绩斐然。学院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德育培养,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在校园内外,大学生帮助特困同学、为重病同学募捐、参加义务劳动、扶贫助残的行为尉然成风;为帮助失学儿童,大学生义演募捐近10000元,缴纳特殊团费10000余元;为救助一名素不相识的郑州大学重病同学,同学们自发组织捐款,献上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子的一片爱心;2004年10月,学院经济管理系2003级周济同学连续两次为白血病患者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110毫升;院大学生记者团与中牟县土山店希望小学进行的“大手拉小手,一帮一资助活动”已经持续了9年,他们帮助了20余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大学生们高尚的思想道德行为激励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为学院争得了荣誉。
招生形势喜人 就业质量提高
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和就业。2004年招生工作中,学院在全国24个省市均是第一志愿录满,其中13个省市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控制线20分以上,有6个省市第一志愿录取最低分超出其省控线50分以上,河南省上线考生报考学院的人数占招生人数的比率为434%。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近三年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平均为95.86%。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到国家机关、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以及部队的就业比例超过75%。同时,学院毕业生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到基层等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近年来,学院连续荣获“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河南省就业信息服务和网络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校54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0万余名,其中有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的知名专家或部门的业务骨干,有些毕业生已经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或担任行业流域委员会、工程局、设计院的领导职务,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普遍公认。今后,学院将立足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水利电力建设的人才需要,以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为龙头,以现代水利研究为重点,注重基础学科建设,努力培育新兴学科,形成多学科交叉渗透、适应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工程技术发展的学科类群;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重点发展本科教育,扩大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水利电力大学,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水利电力建设等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