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师的成长历程》:河南日报报道邢振贤教授事迹
(编辑: |供稿: xcb 媒体华水 日期:2008年12月09日 )
2008年12月4日,《河南日报》第12版推出“特别策划”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之教育篇,刊登文章《高等教育:从精英迈入大众化》,从“数字·高校”、“大事·高校”、“实验室”、“教师”“学生”、“合并更名”等几个方面报道了河南省高等教育30年来的发展变化。其中“教师”版块采访了我校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邢振贤教授,报道了他成长在华北水院、又奉献于华北水院的历程。
相关报道如下:
  关键词:教师
  采访对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一位教师的成长历程
□本报记者 秦兴利 本报通讯员 饶明奇
  “你们一进校门学历就比我高,你们是研究生,我到现在还是本科毕业生。但你们今后想在教学上超过我,也不容易。”一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授邢振贤对他的学生说。
  “我这样说,主要是想让他们在学习上有压力。”邢振贤说。
  1982年1月,邢振贤从华北水院毕业后留校任教。那年,他们系100名毕业生,其中19名留校任教,几近五分之一。
  邢振贤说:“从这一数字,就可想见那时大学的教师是多么紧缺,多么需要大量的青年教师快速补充到教学第一线。”
  在大连进修了一个学期后,当年9月,邢振贤就开始正式给学生上课了。
  “现在,我们学校对新进的青年教师有一个规范化的培养制度。比如时间上,博士半年内不能正式上课,硕士需要一年,这期间要当助教。”邢振贤说,“我们那时也没有什么培养制度,但正式上课前,也要进行3次试讲,通过了才能正式上课。”
  几年后,留校的同学中有人考上研究生走了,邢振贤没有考,这一方面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更主要的是他所担任的课缺少教师。
  3年后的1985年,由于教学成绩突出,邢振贤被评为学校首届优秀青年教师,并担任了建筑材料教学组组长。1989年,他又被评为水利部直属系统(上世纪)80年代优秀毕业生17名中的一员。
  邢振贤的职称评定也极为顺利,毕业5年后,他被评为讲师;又5年,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
  “教授评上后,我就想再干点啥事呢?于是,2000年,我又考了一个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邢振贤说,“现在,省建设厅的监理员上岗培训点就设在我们这儿。”
  说起改革开放30年教学方面的变化,邢振贤也感触极深:“比如说教学手段,20多年前,就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案。教学挂图都是自己画的,最先进的要算是幻灯机了。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录像机。”
  他接着说:“现在呢,什么多媒体、课件制作,连黑板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仅有一块,还是在墙上抹上水泥涂上墨汁,一堂课要擦无数次。现在,写完一块,轻轻一拉,又是一块新的。”
  在教学的同时,邢振贤还编写了几套教材,其中一套连印了3次。据介绍,在编写土木工程材料教材方面,他是省内数一数二的。同时,他还撰写了80多篇专业论文,其中几篇是教学经验谈。
  “20多年前,是别的老教师带邢老师,现在,他也在言传身教地把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了。”华北水院副院长刘汉东说。
  刘汉东说:“改革开放30年,不仅教师的数量质量发生了巨变,而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学制上,以前是学年制,1997年我们就变成了学分制,这种弹性学制可以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