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牵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近两年,我省部分高校推出的国家助学贷款措施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受到了国务委员陈至立和教育部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9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获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这标志着“河南模式”走向全国。2006年9月26日的《教育时报》第二版头题综合报道我省及我校“绿色通道”快速解决贫困生入学经验。
附件:《教育时报》报道全文
“河南模式”圆了贫困生的大学梦
教育时报记者 刘红雨 特约记者毕雪燕
九月,是成熟的秋季,收获的季节;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是放飞希望,成就理想的季节。而对于河南省的贫困生来说,是国家助学贷款为他们理想的实现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是“河南模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为他们学业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一片自由广阔的天空。可以说,“河南模式”犹如一缕阳光,温暖了河南贫困大学生的心,成为他们人生的助推器。
“河南模式”成为助学主渠道
2004年新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后,在河南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银监会批准河南省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省份,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从而形成了依托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为管理平台的特有的“河南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由学校负责实施助学贷款的具体管理工作,虽然学校的工作量和责任压力加大了,但却使长期困扰河南高校困难学生资助问题和学生欠费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也让贫困学生是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国家的温暖。
据记者了解,“河南模式”让很多贫困大学生都享受到了国家助学贷款。河南省教育厅常务副厅长肖新生说: “2005年河南省发放国家助学贷款5.7亿元,资助困难学生12.3万人,分别是前5年的5.2倍、4.1倍,贷款发放范围覆盖所有符合贷款条件的高校,实际贷款人数占到发放范围在校生的13%,省内高校所有符合贷款条件并提出贷款申请的困难学生都能获得贷款。河南省的贷款合同审批金额居全国各省市前列,贷款实际发放金额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河南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而且,河南省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受到了国务委员陈至立和教育部给予了高度赞扬,教育部、财政部还奖励河南省专项经费2700万元。
据悉,由于“河南模式”的成功,9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已获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相信将有更多区域和贫困学生受益于国家助学贷款。
河南高校铺平“绿色通道”
据调查,国家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之所以如此成功,与确定高校承担起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管理主要责任有很大关系。
据悉,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1999年开始实施,到2004年基本处于困难重重、难以推进的状态。按照过去的管理办法,贷款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于银行,而银行受制于营业网点和人力的制约,无法对数量庞大且日益增多的贷款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高校因为没有这方面的职责和权限,仅能配合银行的工作,而无法承担主要的管理责任。为此,2004年国家调整了助学贷款政策,强化高校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河南省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之所以能取得突破,关键之一就是在设计业务合作模式时按国家出台的政策把高校的管理责任落到了实处。”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肖新生说。
这种模式让河南省高效的管理平台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据悉,河南各高校都成立了由校领导直接负责的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把繁杂、具体的管理工作由银行分散到高校,全面管理学生的贷款受理、审核、汇总、合同签订、贷款本息催收、贷款信息管理等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的具体事宜,从而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使贫困大学生尽早受益。
9月17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生报道的第一天。来自河南商丘农村的外语系新生王水珠,攥着大学通知书和东拼西凑的1000多元钱,忐忑不安:还差一大半学费,能够顺利入学吗?父母务农,母亲有病,5000多元的学费、住宿费和杂费是一个无力承受的重担。
但令她惊喜的是,报到的当天上午,她就通过所在系“绿色通道”,顺利、快速地办完了入学手续,住进了崭新、宽敞的大学生宿舍……
原来,该校今年加大了“绿色通道“的工作力度:在每个新生的入学通知书里都寄了一份充满人文关怀的信——《华水滴之 润泽心灵——致2006级新同学的一封信》,详细说明了学校将以“奖、勤、贷、助、补、减、缓、免”等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并将办理权力下放到各个系,并指定专人负责,以便于困难学生提早准备,顺利入学。该院学生处处长郭玉宾介绍,截止到报到当天上午10点半,学院将近百名贫困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河南省每年的大学新生中,有20%的是贫困生。而今年河南省共有42万学子成功跃入龙门,“20%”就意味着有8.4万名新生需要救助。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的这8.4万贫困新生是幸运的、幸福的,河南省计划投入的5亿元左右的助学贷款将成为他们顺利入校学习的坚强后盾。
诚信教育让银行解除后顾之忧
“目前,河南省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解决了贷款放出去的问题,还有贷出去的款能否顺利收回的问题,贷款和还款问题都解决了,工作才算做彻底了。不过,在新的贷款机制下,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管好国家助学贷款。”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肖新生说。
为了能将贷款顺利收回,“河南模式”建立了完善的激励风险约束机制,只要学校管理的好,由学校和财政支付的风险补偿金可以部分或全部返还奖励给学校。同时,为有效防范贷款风险,国家助学贷款信息已经被纳入全国个人征信系统。而且,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划归各高校负责,做好贷款后的一系列工作、保证国家投入资金安全收回,成为各高校的一件大事。
“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学校的责任很大,对于这一点,我们都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做好这一点,银行才会有信心继续支持国家助学贷款的资金,这项惠及千万贫困学生的工作才能持续下去。”谈到回收贷款问题,郑州航空工业学院学生处处长叶伟杰告诉记者。
据悉,为保证贷款及时收回,各高校也都展开深入细致的工作,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要遵守诚信,按时归还贷款。在2005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曾连续为全校2100多名贷款学生,进行了40多场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的培训,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认识和了解。
该校的助学贷款管理中心还建立了网站,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开展贷款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引导积极向上的氛围。还计划成立大学生自强社,帮助贷款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另外还建立学贷款学生档案,每个学期进行跟踪调查,将情况记入档案。学生毕业后,学校与就业单位沟通情况,共同促进学生还款。该校学生邱全宝说:助学贷款既使贫困学子感受到雪中送碳的温暖,也是对大学生的诚信度的考验,他要求我们要敢于承担,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06级新生王永奇在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理了入学手续后饱含热泪地说:国家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我上班后第一个月的收入一定要还助学贷款,如果我将来有钱了,我会资助贫困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