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河南:让更多科技创新“领头雁”展翅飞翔
(编辑: 刘叶 |供稿: 学习强国 日期:2024年01月16日 )

2024年1月15日,河南两所高校迎来新的“掌门”——吴智深受聘担任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刘俊国受聘担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

据报道,吴智深系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在结构健康监测、先进复合材料、结构工程及防灾减灾等领域影响力较大。刘俊国曾任职于南方科技大学,在水资源时空演变、水质性缺水评价和河流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学术大咖掌舵,既为两所高校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也标志着河南在引育高端人才、打造科研高地上迈出坚实一步。

如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汹涌澎湃,作为工业大省、经济大省,河南急需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高端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知识、理念和技术,对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强省之道,首在得人,对于河南来说,引育高端人才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近年来,河南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首要战略,在延揽高端人才、打造创新高地中频传佳音。

2022年6月5日,李蓬、张锁江院士分别受聘担任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的校长,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共同迈入新的发展时代。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中,有6名河南专家当选,“河南院士”增选人数实现历史性突破。此外,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在郑州设立研究院,河南高端科教的阵地进一步扩大。这些事实都表明,创新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已成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强劲动能、鲜明标识。

高端人才引进来,关键还要用得好。与沿海省份相比,河南的产业基础、工业结构、创新氛围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如何把高端人才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河南需要打一套“组合拳”。

注重“以情动人”。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聘任仪式上,刘俊国动情地说:“29年前,我从家乡踏足华水,便与母校结下了宝贵情缘,在母校的求学时期是我人生最为关键的阶段。没有华水,就没有我的今天。”许多学有所成的人才,对母校都有一种特别的情愫。相关统计显示,有大量的河南籍高学历人才或河南培养的高端人才,在国外或省外工作。进一步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不妨打好“感情牌”:在生活上给予高端人才更多关照,从情感上唤起他们的母校情怀、乡土情结,吸引更多“领头雁”回到河南。

破除“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就要敢于破除藩篱,给予高端人才更多自主权。打破身份限制,探索多元化引才用才机制;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授予试点单位管理科技成果自主权;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管理方式,推行“揭榜挂帅”“赛马”“PI”制度;完善科技成果奖励体系,开展创新生态评估考核……是龙给片天,是虎给座山,不断打破束缚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才能让他们尽情施展才华。

打通“产学研用”。好的科研项目,如果研发生产跟不上,就很难真正产生效益。科研有了成果,应用就要跟上。只有让高端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带动产业与就业,吸引更多人才、资源聚集,形成良性循环。设立省产业研究院与中试基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打造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平台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打通从研发到应用的“任督二脉”……河南这些实打实的大动作,正在力促“金点子”尽快结出“金果子”。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发挥高端人才的“领头雁”作用,共建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开展更多高水平创新活动,转化更多高质量创新成果,河南定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争先进位、开创新局。

(原载于2024年1月16日《河南日报》2版)

来源: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朱皓天 时运斌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681759285121608473&item_id=4681759285121608473&cdn=https%3A%2F%2Fregion-henan-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fe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