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融合 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 黄立赫 |供稿: 河南日报 日期:2023年03月27日 )

李秋香 黄毅敏

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在制造业,发展的出路还在制造业。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就难以为继。中国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新力不断提高、价值链地位有所攀升、创新方法实践效果越来越好。然而,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创新力不足、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高级化水平偏低等内部基础能力薄弱的现象,制造业亟需竞争力提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兴起,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有的传统产业边界逐渐模糊化,并融合发展出新的产业形态,产业发展呈现融合态势。传统的专业化、高度化的分工理论逐渐被产业融合理论替代,原来的社会化分工转化为产业内部分工。产业融合逐渐成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一、产业融合成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1)产业融合是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内在需求。制造业结构是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的比重,用于衡量制造业布局是否均衡、反映制造业结构发展演变的程度。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结构不均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因此,制造业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加大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尽快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

推动产业融合是实现制造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产业融合通过新兴产业部门与传统产业部门渗透等方式创造出新的商品和服务,形成新的产业形态,提升原有商品和服务的技术水平。新的技术和服务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从而打破原有的产业边界,不断促进新产品、新服务代替旧产品、旧服务。产业竞争其实就是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竞争,产业融合使得原本分立的产业价值链的部分或全部实现了融合。融合后的产业比原有产业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利润空间。通过产业融合,能够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攀升。

(2)产业融合是促进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需求。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开始加速由制造业大国向“智造业”大国转型的步伐,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将成为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新动能来源。新动能主要指高新技术产业和装配制造业,旧动能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国制造业结构稳步优化,新动能发展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然而,就现实情况来说,不论是新动能包含的高技术产业和装配制造业,还是旧动能包含的中低端制造业,发展速度都较为缓慢且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加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是加快发展速度、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

(3)产业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内涵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高质量发展做支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向高效增长的跃升,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制造业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主体,更应该秉持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推动制造业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全面促进制造行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从“十四五”时期开始,中国将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制造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经济中高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关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应该摆在突出位置。产业融合则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新路径。

二、数字经济条件下的产业融合,成为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新动力

数字经济对当前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连接、匹配和提升效率的功能。提高数字经济生产力,建立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促进产业融合方面,具有叠加、乘数效应。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不仅能形成数字化、融合化的新产品或服务,而且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产业融合,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作用,运用数字经济引领产业融合的发展。

(作者李秋香系河南大学副教授,黄毅敏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教授,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22BJY225,22FGLB058)阶段性研究成果。)

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16176005893639372838608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