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李心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
(编辑: 刘叶 |供稿: 光明网 日期:2023年03月06日 )

作者:李心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清源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

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我们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具有鲜明的哲学印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我们党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未来理想世界的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范和准则。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整体性为重要的本质特征。这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坚持全面的观点,而不是孤立静止的观点,集中表现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用以全面完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还注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高度来看待发展理念问题,认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从实践向度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选择,彰显着鲜明的科学思维方法特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论,为有效应对新时代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局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显然,新发展理念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一、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折射出创新思维

创新是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创新方面意识不强、重视不够、行动滞后,这导致我们国家的很多产品数量增长多而质量提升少、原料投入高而科技含量低、规模扩张快而效益增长慢。由于创新程度不高,我国仍然还算不上世界制造业强国;由于在一些科技尖端领域创新竞争力不够强,我们一些行业长期依赖国外技术。新时代,我们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才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才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具有深厚哲学意蕴的创新思维引领下,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注重科技攻关的良好科研氛围逐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提升,很多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实现了从被动“跟跑”到主动“领跑”的华丽转身。

二、把协调发展作为引领发展的制胜法宝洋溢着辩证思维

协调是涉及人与人、社会生产各部门和各要素之间关系的重大问题,其主要内涵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全面性、平衡性。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城乡发展不协调问题仍然存在。此外,我国在行业、部门、发展和安全等诸多方面也存在着不协调的情况。概言之,长期的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受基本国情和国内外形势的制约,我们因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客观上弱化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因过分强调GDP指标客观上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突出严厉打击破坏改革开放的各种犯罪活动而客观上忽视了法治建设等。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发展不协调、存在诸多短板也是难免的。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由此,凝聚辩证思维精髓的协调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制胜法宝,中国社会也会由此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格局。

三、把绿色发展调整为发展方式的主基调是历史思维的充分体现

绿色主要是涉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大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人们无法抗拒的客观规律。针对工业革命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的严重破坏,恩格斯发出了严厉的警示,他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把快速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没有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问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大量浪费,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进程中,我们党逐步在发展思路问题上形成共识,过去那种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不是高质量、高形态的发展,而是低层级、低形态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应该是高层次、高形态、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新时代,痛心于过去粗放型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造成的严重伤害,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历史思维把绿色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指出“我们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可见,绿色发展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支点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们党汲取过去经验教训的产物,是历史思维在中国发展问题上的生动实践。

四、把开放作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途径是系统思维的运用

开放理念主要是涉及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重大问题,其主要内涵聚焦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空间,它要求我们在互利共赢理念引领下注重内外联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会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充分说明了对外开放对中国的独特重要性。中国需要融入并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而不是脱离世界的发展轨道,只有积极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之中,我们才能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才能为世界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深度交融的时代,对于中国来说,如何用科学的开放理念进一步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精神指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跨越式发展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运用统揽全局的科学思维来引领提升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突出强调要“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因此,在开放理念引导下构建全面共赢的开放新格局,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良好国内外环境的基本途径,是系统思维的生动运用。

五、把共享作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底线思维的彰显

共享主要是涉及人民群众与社会发展成果之间关系的重大问题,其主要内涵是指要使人民群众都能够具有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权。回顾历史和现实,探究人民群众不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原因,主要是由阶级剥削社会的劳动异化所造成的,其主要表现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广大劳动人民不占有社会财富,而少数统治阶级支配着社会的绝大部分社会资源。应当说,发展成果在保证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用来为全体人民共享才是正途。习近平总书记注重运用底线思维来考虑共享理念的落地践行问题,强调落实共享发展是一门大学问,要做好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显然,社会发展的成果既要用来扩大再生产,但更为主要的是要使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时代,我们党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底线思维方法来指引发展,把实现所有人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落实共享理念的基本底线。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及其重要价值研究”[21BDJ002]、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2019GGJS099]的研究成果)

https://share.gmw.cn/www/xueshu/2023-03/06/content_36411746.ht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