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名城办名校,名校助名城!华水江淮校区喜迎启用一周年,二期建设即将开工
(编辑: 黄立赫 |供稿: 河南日报 日期:2022年10月20日 )

大别山上桂花香。10月1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迎来启用一周年,二期建设也即将开工。这是信阳市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重要指示精神、践行我省“三个调整优化”的具体实践,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厚植祖国大地办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是“双院制”育人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名城办名校,名校助名城,校地高等教育共兴共荣谱写发展新篇章,助力中原更出彩。

1.png

华水江淮校区一期全景

牢记殷殷嘱托,扛起“华水担当”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指出,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河南省委省政府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重要指示,作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在革命老区设立分校”。《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强烈历史使命感,发挥优势、积极行动、担当作为。“设立江淮校区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的务实之举、跨越之举、引领之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说。

2020年8月24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信阳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协议,决定在信阳市罗山县建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

信阳市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进江淮校区建设,仅用10个月,江淮校区就完成了一期建设的主体工程。

作为全国唯一的水利水电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主动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新时代水利水电建设者。“学校构建了‘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模式,‘顶天’指培养对接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立地’指培养市、县水利人才及服务中小流域、中小水库水利人才,打通毛细血管、神经末梢,满足国家基层水利发展需求。做到把科研扎进泥土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学术作在祖国的江河山川,这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求、人民的期盼,更是高等教育的使命。”王清义希望华水江淮校区能够聚焦需求培养人才。

践行 “三个调整优化”,抢抓“华水机遇”

华水江淮校区是河南省高校布局调整优化的落地成果,是河南省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的创新之举。

华水江淮校区的设立,进一步开掘了华水学科交叉融合深度、扩展学术平台广度,建立了有利于学科交叉的科研体制,培养了厚基础、宽专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满足了国家重大战略及河南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迫切需要,符合国家“双一流”建设对华水高质量内涵式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华水江淮校区是河南省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生动实践。

信阳有丰富水资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为华水水利水电特色的专业人才落地就业,深入研究解决淮河长江流域水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科技服务平台。江淮校区以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利用华水特色鲜明、关联性强的学科专业(群)优势,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产业学院。2021年9月8日,华水依托江淮校区与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在“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上迈出关键一步。

当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学科专业发展正面临新时代重大机遇。2021年10月16日,在黄河生态保护与文化发展论坛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校70周年座谈会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文锴表示:“华水抢抓国家“双一流”建设、“一带一路”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黄河国家战略实施、高校分类发展和水利改革发展重大机遇,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四大发展战略,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巩固发扬水利办学特色,持续推进内涵式发展,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历史发展时期。”

深度融入校地合作,创新“华水模式”

“江淮校区落户罗山,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的具体实践,要把大别山红色资源和生态文明融入育人全过程,要把华水人才、科技、智力融入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全链条,实现校地合作双融入。”王清义在江淮校区建设过程中多次提到。

作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华水不忘启迪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精神,为老区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全国唯一的以水利水电命名的大学,华水主动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注入活力,红色青年相逢大别山。2021年10月以来,华水江淮校区共有5个批次共计5870名学生在江淮校区开展了军训、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等教学活动。“我们在这里成立了清源书院、善水书院两个书院,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把江淮校区建设成为华水党性教育基地、红色研修基地、协同创新基地、教育教学基地、劳动育人基地、生态文明实践育人基地,形成具有华水特色的育人模式,打造可复制推广的教育综合改革华水方案。”刘文锴在江淮校区启用仪式上说。

校地合作,特色育人托举新罗山。华水充分发挥高校智库作用,积极与信阳市、罗山县重点产业相结合,按照“产业融合性地方服务模式”,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建产业服务平台和发展研究中心,打造一流新型高校智库,依托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河长学院,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工作,为信阳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新贡献。水江淮校区结合信阳市“十四五”规划的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推进校企合作。7月5日,江淮校区与罗山县联合举行“法学教育实践基地”签约暨挂牌仪式,促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高层次法治人才。

2.png

华水江淮校区与罗山县浉淮小学共同举办“善水润成长,少年心向党”活动

二期“蓄势待发”,奔向“华水愿景”

9月27日,罗山县县长余国芳在江淮校区二期建设座谈会上表示,“推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建设是促进信阳市、罗山县高等教育战略性布局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罗山将一如既往支持江淮校区建设发展,并积极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

华水江淮校区按在校生15000人规模实施建设,总用地2000亩,其中教学用地1500亩,教师生活用地500亩。二期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建成以后能够满足10000名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将进一步拓展华水江淮校区的办学空间,从根本上破解制约江淮校区办学和发展的瓶颈,为华水“双一流”建设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华水江淮校区的建设,将把老区红色资源传承与华水教育事业发展相结合,把产业人才培养与一流专业建设相结合,展现“名校兴名城”效益,助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通讯员 黄立赫 刘叶)

3.png

风雨田径场

https://app-api.henandaily.cn/mobile/view/news/104483716050452480320683

Baidu
map